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天麻的功效和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天麻的功效和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药材天麻有什么功效?
天麻的功效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天麻的作用有用于治疗各种病因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肝阳上亢的眩晕、头痛。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痰多胸闷。中风,手足不随,筋骨疼痛,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
天麻有哪些功效?
天麻,是一味比较常见,且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材,它始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这本书是我国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天麻一般在冬、春两季节采集,其中“冬麻”的质量较优,入药前需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蒸透、晒干或烘干。
天麻性甘、平,主归肝经,主要功效为: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在《本草纲目》中以其治疗风热头疼、小儿疯痫惊悸、风热语言不遂居多。
在《本草汇言》中认为,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眩、癫痫、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中风、风痰”等。
而现代对天麻又进行了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酚类化合物(天麻素)、苷类(天麻苷元)、有机酸类(枸橼酸、琥珀酸等)、固醇类(β—谷固醇等)、多糖类(天麻多糖等)及微量元素。
也由此发现,天麻具有以下作用:
1、治疗癫痫。(药学通报)
2、治疗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吉林医学院)
3、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杂志)
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功息风止痉,平肝潜阳。
临床用治惊痫抽搐:本品甘平质润,主入肝经,功能息风止痉,用治痉厥抽搐,适当配伍,寒热,虚实均可应用,有定风草之名,为治肝风内动的要药。如用治高热急惊,常合钩藤、犀牛角、全蝎等同用,如钩藤饮;如治脾肾阳虚,虚风内动的小儿慢惊的醒脾散,即以本品配人参、茯苓、白术、僵蚕等同用;本品配防风、婵衣、白附子等同用,即玉真散,还可用治风毒贯入经筋,引起的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的破伤风症。
用治眩晕头痛:本品平肝潜阳,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头痛烦躁等症,常与羚羊角、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等同用,以平肝潜阳,清眩止痛,如天麻钩藤饮;风痰上扰,头痛眩晕者,每与半夏、陈皮、白术等同用,以化痰息风,如半夏天麻白术汤;头风攻注,偏正头痛者,配附子、肉桂、川芎、荆芥等同用,以驱风散寒,活血止痛,如天麻丸。
又治麻木瘫痪:本品既息内风,兼散外风,通利血脉,故可用治中风瘫痪,手足不遂,常与杜仲、牛膝、当归、羌活等同用,如洁古天麻丸;又可用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多与秦艽、桑枝、羌活、川芎等同用,如秦艽天麻汤。
现代研究,天麻动物实验表明有抗惊厥作用,可以提高电击痉挛的阈值,有效地制止癫痫样发作,控制脑电图中痫样放电的发展;对实验性癫痫的效果较苯妥英钠稍缓,但在停药后的有效持续时间较长。此外尚有镇痛、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天麻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如图所示)。天麻在我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均有分布,一般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后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后切薄片。以色黄白、切面半透明者质量为优。
天麻主要含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4-苄基甲醚等酚类成分,十六烷酸、十七烷酸脂肪酸类成分以及 天麻多糖、杂多糖GE-Ⅰ、Ⅱ、Ⅲ等多糖类成分,具有抗惊厥、抗癲痫、抗抑郁、镇静、镇痛、降血压等药理作用。
天麻作为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古书典籍对它的功效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载“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本草汇言》载“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癲痫强痓,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中医理论认为,天麻性平味甘,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病。为什么天麻会具有以上功效呢?
这是因为天麻味甘质润,药性比较平缓不燥烈,能入肝经而息风止痉,对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引起的疾病如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配合应用;
天麻不仅能息肝风,而且还平肝阳、止痛,适宜治疗由肝阳上亢或风痰上扰等引起的眩晕、头痛,是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无论虚实,均可配伍应用;
天麻具有祛外风、通络止痛的作用,可用治中风偏瘫、手足不遂、肢体麻木及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等证。
天麻一般的用量为3-10克,可以与钩藤、川芎、僵蚕等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也可以单用来入膳炖汤等。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天麻的功效和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天麻的功效和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