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和什么相克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和什么相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芪与什么中药相克?
黄芪和什么中药相克?提问题的不会是脑子进水了吧?
我看了后面的回答,回答的有中医师、博士、药师等等。我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学的中医,怎么给病人看病的,真是浮想联翩。这要是你的熟人看到了,或者内行看到,你的老师看到,还不笑掉大牙?我真不知你还怎么看病、怎么治病?谁敢找你看病?
有人说,和元参、知母相反。这是在哪本医书上学到的?哪个中医老师教你的?有人说,人参喂五灵脂,那黄芪也喂五灵脂,真能丢中医的人呀!还有人说:黄芪不能和藜芦、五灵脂、龟甲、萝卜、陈皮等配伍,我真的服了,这就是院校教出来的学生?对中医都是这样理解的?你们给患者看病就是这样看病的吗?还言之凿凿,用什么狗屁药理学来证实,你证实个屁呀?既然你们那么大本事,知识那么多,那谁来给我解释解释:甜瓜为什么吃着那么甜?甜瓜的瓜蒂为什么是毒药?谁来解释?
中医何时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培养的都是一些傻白甜?要这些博士、硕士、中医师有啥用?这怎么能看好患者的病?这不是瞎胡闹吗?院校教育真的这么失败?
黄芪的性味: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退肿、托疮生肌之功。
针对黄芪的功效,我们只能说可以在它的适用范围内使用,不管他是什么病,只要在黄芪的适应证范围内,都可以使用,任何超出这个使用范围的应用才是错误的。这才是我们学习中医的真实意义。
中药里,每一种药都有它的适用范围,适应症,禁忌症,这是用药前提,不看前提,胡乱用药,那是出事故的,人命关天!而不是你胡乱猜测,胡编乱造!
虽然说在中药学里,黄芪没有说什么禁忌症,但是你必须按照正规中医师的医嘱使用,使用前必须咨询中医师。比如说,早期的热毒壅盛是不能用的,但是后期的托脓生肌是可以用的。早期的毒热高烧不可用,但是体虚发烧是可以用的,比如补中益气汤退烧。这就是中医的辩证。
学中医学的是活学活用,不是西医的死板教条。人是活的,不是死的,脱离了活体去研究死体,那注定是死板教条,也学不好中医!
黄芪
目前尚无数据表明黄芪与哪种药物相克,但黄芪与藜芦、龟甲、五灵脂、杏仁、莱菔子等同用,容易降低黄芪的药效。
黄芪和人参一样具有补气功能,具有增强心肌兴奋性、提高血压、稳定血压的作用,尤其是对气血亏虚血压低的患者有较好的稳定血压的作用,而藜芦属于涌吐药,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故黄芪和藜芦配伍有类似“相反”的作用。人参最怕五灵脂,二者相恶,所以五灵脂和黄芪配伍也有类似“相恶”的作用。杏仁降气化痰,而黄芪升阳举陷,二者在调气机方面功能相反。莱菔子是破气降气、化痰消胀的药物,与黄芪相配也有类似“相恶”的作用。
黄芪应在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症用药,建议患者遵医嘱规范服药。
黄芪与什么中药相克?
在回答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黄芪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我们都知道黄芪是补气药,很多患有慢性病的人都喜欢拿黄芪来补气。黄芪具有升补阳气的作用,能补脾、补肺。经常会用来治疗脾气不足、肺气亏虚的病症。
萝卜
查阅资料发现,黄芪不属于十八反十九畏之中,所有从药物本身讲没有根本相克的药物。但是可以在药物的功能上相反。因为黄芪具有升补阳气的作用,而有些食物或中药就有泄气的作用,这两种一起服用就会抵消药效。例如萝卜。我们这都知道萝卜具有通气、理气的作用。两种药物最好不要一起服用。
苦杏仁
苦杏仁性温、味苦,有少量的毒性。走肺经、大肠经。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苦杏仁与黄芪会引起身体不适,要注意。黄芪不可以与任何杏仁类的药物使用,不管是泡水还是其他的使用方法。
玄参
黄芪是临床常用的一味补气药物,黄是对颜色的描述,“芪”又做耆,有耆老之意,在补气药物中可以作为“耆老”,力量非常强,总归是补气药物的超第一梯队。黄芪有什么作用呢?
- 补气。黄芪补气的力量在所有药物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相比于人参,黄芪温而燥,不如人参平和,就是因为燥烈,所以补气的作用,要强于人参。但是黄芪不能大补元气,在元气欲脱的时候,不能挽回,在救急方面不如人参。
- 升气。升有提升的意思,就是可以将气提起来。气有支撑脏腑的作用,可以使脏腑固定在特定的位置。气由于虚,就会导致不能提气脏腑,因而脏腑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眼睑下垂等,因为气虚,都可以使用黄芪提升。
- 托疮。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黄芪的主要功效就是治疗外科的疮痈、肿毒、鼠瘘、排脓、止痛,这些都是皮肤外在的化脓性疾病,黄芪可以补充正气,托脓外出。这也是黄芪在外科广泛应用的原因。
黄芪与什么药物相克呢?目前没有发现黄芪和其他中药合用产生毒素,也就是相反,不论是“十八反”还是“十九畏”,都没有黄芪的身影。但是医书记载黄芪畏防风,畏有畏惧的意思,黄芪害怕防风,但是玉屏风就是用到了黄芪与防风搭配,反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这种理论并不正确。只要搭配好,黄芪就是非常好的一味药。
吃中药不能吃什么?
饮食宜忌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每一种病,都可能有它的具体的饮食宜忌,不可能作详尽的论述,现将饮食宜忌的总原则介绍如下,以便大家掌握。 如上所述,食物的性味和药物一样,亦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甘辛咸之味。五味入五脏,因此,健康人的必须寒得宜,五味调和,这样五脏才能各得其味,而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如果饮食失调,势必对内脏构成损害,长久就会造成疾病。 疾病虽然复杂多变,但总离不了表里寒热虚实范畴,因此饮食宜忌就必须根据疾病的属性而定。例如阳虚证宜温补,忌清补滋润;阴虚证宜清补滋润,切忌温补燥热;寒证忌咸寒,宜温补性食物;热证忌辛辣,宜清凉性饮食。如果疾病属表证而不是里证,饮食就需注意清淡而且稍带辛散,切忌油腻和滋补。此外,还要从食物五味与五脏的关系去考虑,当五脏有病时,应禁忌辣味,心病忌咸味,脾胃病禁忌酸味等,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
忌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忌萝卜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忌生冷
我们都知道,吃中药的时候,有的食物是不能吃的,与中药药性冲突,还有可能减淡药性。那我们吃中药的时候,不能吃什么东西呢?
1.油腻的食物
油腻的食物有损脾胃,不易消化。所以,外感疾病、肠胃有病、泄泻者不能吃。
2.辛辣的食物
辛辣的食物有通阳健脾的功效。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花椒、胡椒等。所以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
3.鱼腥类的食物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过敏体质不宜吃。鱼腥类食物有螃蟹、虾等。
4.生冷的食物
生冷的食物生冷的食物清热解毒,所以适合热证的疾病。不适合虚寒疾病,肠胃病患者。生冷的食物有萝卜、瓜果、各种梨等。
不能吃辛辣油腻,腥味刺激的东西,尤其不能吃白萝卜。
这些辛辣刺激的食物会让一些中药药效减弱,而且一般用中药的病都是一些慢性的疾病,这些疾病尤其不能吃刺激的食物,不然可能会加重病情。
中药一般是补气的,而白萝卜是泄气的,所以喝中药的时候吃白萝卜会导致药效减弱甚至完全抵消,不过如果药本身就是泄气的,吃白萝卜反而会有利,要根据请客。
还有就是疾病本身的特点导致不能吃的东西,比如湿气重的人不能吃甜的,因为甜是裹湿的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和什么相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和什么相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