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区别《金匮要略》的黄芪建中汤与补中益气汤?
黄芪建中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著各方剂。黄芪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为温里剂。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用药为桂枝、甘草、大枣、饴糖、黄芪。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症见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不华、或虚劳阳虚发热。兼气自汗、短气困倦者。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补益剂之名方。由黄芪、甘草、白术、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组成。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主治: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舌质淡苔白,脉虚软动力及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等证属中气虚陷者适用。 同为治气虚方剂,它们的异点是: 黄芪建中汤长于温中补虚,以温中疗中阳虚寒为主;补中益气汤长于补气升阳,以提升下陷之阳气为主。临床上应仔细加以鉴别辨证施治才能收到理想效果。明白了吧?欢迎交流与关注。
黄芪建中汤
来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用于治疗虚劳病。虚劳病严重到亡血失精,津液消耗,身体枯槁,里虚脉急,五脏阴阳都不足,这个时候,不能单独调阴或单独调阳。只能以甘药和温药调整。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黄芪。建立中气,调和营卫,行津液。主治小建中汤证而气虚较甚者。
补中益气汤
是金元四大家的李杲所创,李杲是脾胃学说(补土派)创始人,补中益气汤是他学术思想的代表方剂,他认为,病邪所凑,气必然虚,内伤多,外感也有,纵然有外来邪气,也是趁人体的虚而进入的,只要补其中,益其气,邪可自退。
补中益气汤,可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升麻和柴胡能升举清阳之气。那么补中益气汤是一味补剂吗?一些医家认为,这个方子原为外感中有内伤的所设,最适宜的病症是;劳倦感寒,或气虚疟及脾气下陷等证。如果全无表邪寒热,只是中气衰弱,用升麻和柴胡就不适宜了,因为这两味药都有升发和耗散的作用,补尚不及,岂可耗散呢?这个方子是李杲借治劳倦内伤之法以治外感。
另外,两个方剂的不同还在于:黄芪建中汤是心阳不宣而用桂枝,补中益气汤是脾阳下陷而用升麻、柴胡。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