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去风方法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去风方法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里的防风起什么作用?防风能除风湿吗?
防风是《中国药典》收载中药,具有有法定标准,说明防风是一个被广泛应用,具有临床价值的一味中药。防风属伞形科植物,入药的为防风植物的干燥根。【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可见防风具有祛除风湿之功,同时止弊痛。
防风,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内经》曰∶风为百病之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称防风治周身之风,乃风药之统领也。可见古人对防风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我举几个例子:
1、《本草汇言》: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2、《本草正》:防风,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虽膀胱脾胃经药,然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3、《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4、《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等等,书中记载的防风的用途还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览。
防风在现代中药制剂也有广泛应用,比较经典的中成药制剂有:
防风通圣丸(颗粒)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组方十七味药,其中便用到了防风、荆芥穗、 薄荷、 栀子、 黄芩等,便是取防风辛散微温,甘缓不峻,善祛风解表胜湿只之功。
玉屏风丸(颗粒、胶囊、滴丸、软胶囊、口服液等)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㿠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组方:黄芪、防风、白术(炒),方中防风走肌表而散风邪,是为佐使药。有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
九味羌活丸(片、颗粒、口服液、软胶囊等)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组方: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与苍术同为臣药。
防风,是一种药草的名字,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生用。
防风功效作用: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防风可以祛风湿止痛,它常常和羌活、防己等来配合治疗风湿痹痛等疾病。
中医如何调理颈椎?
颈椎病有什么症状?
- 长期维持不良姿势容易导致颈部肌⾁疼痛和酸痛、头痛。
- 颈椎关节负担增加导致提早退化,颈椎曲度消失。
- 颈椎神经根病变造成⼿⿇的现象。
- 驼背⽽导致呼吸困难。
- 更严重者会出现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头痛等症状,甚至更严重会压迫脊髓产生“踩棉花感”。
简单的居家运动可以改善脖⼦酸痛及驼背问题,下面几个动作跟着做做吧。
坐位下颔后缩后仰:坐位,目视前方,下颌水平后缩,再向后仰至最大,恢复原位。
组数:⼀组10下,每下需停5秒,每天可做2组。
坐位斜⽅肌拉伸:坐位,右肩下沉,左手摸右侧耳朵上方,左手拉头部向左侧偏,感觉颈部侧面及肩上方紧绷感。
组数:⼀组10下,每下需停10-15秒,每天可做2组,左右交替。
调理前也会询问病史,做相关的检查!不要随便调理!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制定!
针灸(针刺和艾灸)
推拿和整脊(在做推拿和整脊时一定要告知医生和治疗师真实情况,如有没有受过外伤、有没有头晕恶心呕吐、走路有没有踩棉花的感觉,做好相关检查!切勿随意请人推拿)
中药和中成药以及外用敷贴膏药(中药服用请在医师诊疗后根据患者情况辨证论治开具!中成药以及外用敷贴膏药请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还有其他的疗法就不一一叙述了!最重要的是脖子不要总是保持一个姿势(如长期伏案、低头玩手机),睡觉的枕头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无论太高还是太低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枕头的高度最好以人的拳头的厚度为准,并且睡觉的时候枕头要放在脖子底下,让颈椎保持自然的生理曲度。这样对颈椎的恢复是有帮助的!
保护颈椎、注意保暖等!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去风方法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去风方法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