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茯苓的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茯苓的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菌、抗病毒、利水、保肝、镇静、抗衰老等作用。使用禁忌:阴虚而无湿热、阴虚火旺者、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汗多者需慎服。不能过量饮用,不能和浓茶、米醋一起服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中医认为,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病症。现代研究显示,茯苓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菌、抗病毒、利水、保肝、镇静、抗衰老等作用。
茯苓的使用禁忌:阴虚而无湿热、阴虚火旺者、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汗多者需慎服。不能过量服用,不能和浓茶、米醋一起服用。
本内容由山西省中医院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王建萍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茯苓应该怎么吃?
有多少人一直认为茯苓和土茯苓是一样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茯苓和土茯苓都是很好的中药,但它们有很多的不同。那么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呢?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
土茯苓:别称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根连缀而生,大如鸡鸭蛋。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土茯苓和茯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并不是一种药物。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干燥根茎,别名禹余粮、仙遗粮等。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土茯苓为植物,茯苓为真菌,从生物分类上就有不同。
从药物功效来讲,两者也有所不同。
土茯苓出自《本草纲目》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健脾胃,强筋骨,利关节。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痛。
【应用】1. 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滑膜炎等。土茯苓可祛风湿、利关节、强筋骨,可用于关节屈伸不利的病变。
2. 用于银屑病、湿疹、类丹毒、脂溢性皮炎、扁平疣等火毒痈疖、热淋尿赤涩痛之证。土茯苓有解毒和除湿热功效。治疮毒多与银花同用;治热淋可配伍木通、蒲公英、篇蓄等。
茯苓出自《本经》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么区别?
对于茯苓和土茯苓其实许多人都混淆,但是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的中药,如果不是学过中医或者没有经常煲汤的人可能真的不清楚,可能认为是同一种东西,不就是相差一个字吗?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中药,而作用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他们的各自功用与吃法。
茯苓是一种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是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者马尾松等松树的根上,可深达地面30厘米左右,采集后去取泥沙经过反复数次的发汗阴干,最后就可以切片或切块制成茯苓。
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一般生于山坡或者树林下。由它们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茯苓是一种真菌,是寄生在松树上生长的,而土茯苓是一种植物的根,是生长在山坡或者树林中。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种药物。
●一、茯苓的利水健脾作用是非常强的,《中药大辞典》记载: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可用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等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因此,茯苓临床上一般用于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特别是用来治疗水肿,小便不通或者反胃呕吐,腹泻等有很好的疗效。具体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②用于脾虚泄泻,带下等症;③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所致肩酸背痛等症;④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而《补缺肘后方》还记载茯苓跟白蜜一起涂抹可以用来治疗汗斑。
●二、土茯苓主要是除湿解毒的作用,《中国药典》记载: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而《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还记载土茯苓可以用来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等症。
从它们的药用功效方面来看,它们都有除湿的功能,但是茯苓的除湿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去除脏腑中的湿气,利水消肿能力强;而土茯苓的除湿功能更多是对于关节方面的除湿,所以可以治风湿性关节炎,另外它的解毒作用也较强,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疮毒、疥癣,甚至可以用来治疗梅毒。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茯苓的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茯苓的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