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总结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想自学中医养生,应该如何入门?
如果你是小白,我建议不要一上来就学倪师的黄帝内经,或者伤寒论等,而是先打个基础,先把《中医基础理论》学一遍,比如潘毅教授的讲课,还有张景明教授的课都讲得特别好,特别推荐张景明教授的课,他的课真的就是为中医小白而讲,一点一点,深入浅出,掰开揉碎的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个人觉得自学中医来养生,不必接触多少药理,主要学中医的思想,了解经络穴位的存在和影响,然后找一样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这种锻炼不是跑步等健身类,而是看似慢实则快,看似不动实则调动明显,坚持这样的锻炼,就会有反应,再配合艾灸推拿之类,效果更快,反应也包括有段时间出现病症,是排病反应,一定不要因此放弃,过去这段时间,就感觉身体不同往日,过去的某种疾病不用刻意治疗就可以有所恢复。只要方向对,不给身体添负担帮倒忙,身体可以自我巡检和调整,提升自愈力,抗病能力也会提高!
可以听听曲黎敏老师讲座,通俗易懂,简单有效。
想自学中医养生很简单,首先要掌握五谷杂粮青蓝白菜的特性,这些是养生的基础,我们贵州有句颜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这说明了酸菜(自己做的自然发孝酸)的重要性,三天不吃粗粮(指苞谷饭、麦饭),肠胃就不通畅,这说明苞谷饭对人的重要,三天不吃老南瓜,头晕眼又花,三天不吃红著,就会成为大油肚等等,所以养生主要是粗茶淡饭并不是大鱼大肉。
自学中医养生,,应该了解学习各种食材的属性功效,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药食同源,食物能够治好病,尽量用食物,而不用药物。很多时候食物消除疾病于无形之中,不知不觉就好了。所以养生要尽可能选用食物,药食两用,最后选药物。用药也要了解学习中医中药物的属性功效,然后再用。
倪海厦对易经、中医、养生气功那么精通为何59岁就去世了呢?
你看他们一生的行医之路,著书之苦,讲学治病,就知道有多玩命了,有病人来了,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就去见患者,知道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病,也不是不会治,大多是不舍得那个时间,就说是被活活累死了也不为过,一生对于他们这种人来说,太短暂了,辛苦一生还是个穷人,大医的世界里,没有钱的概念,也不会积累财富,终其一生做到最顶级,赚的钱都不如一个牙医干几年的收入。但是他们留下的著作,精神财富会一直影响一代代后来者,世人会记住他们的名字,也算福泽后世,流芳百世了,顶礼膜拜……
倪师在他的一个视频里说(大意):他将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去完成《地记》。
再另一个视频里说(大意):他也要休息。
再看他的弟弟说他去世的理由——肝癌。而因肝癌去世的人是不会那么突然的。
所以,如果认真看过他的视频,如果能够体会到一个为中医文化呕心沥血那么多年的老人对充分休息的渴望,都会觉得倪师并没有去世。
关于人生社会养生 几乎一个人所有的疑惑 经典中都有答案 倪老师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做了太多工作 方向是很好的 但天妒英才 一生59年 起码有30年改进的时间 为什么没有成功? 按庄子大师在大宗师一文中的标准 倪老师还没有达到一个标准 就是知之盛 而不是多 因为他没有得到天年而且夭折 也不是真人 没有真知 或者说知行不能合一 但凡是长期连续讲座的老师都没有证道 为什么? 开口神气散 意动火工寒 老师确实是焟烛职业 没有内功的老师 必然折寿 我也看过倪老师的讲座 在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一段 语焉不详 而这正是长寿的秘密 庄子大师在大宗师一文中 这样说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与人使作伪易 与天使作伪难 但凡是不能善终的 都是修行没有入门 此生未完成。。。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总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总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