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药常识科普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药常识科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在广播电视平台上以专家教授讲座名义疯狂推销的都是中药?
我虽然没看过这些广告,但估计都是些所谓的保健品之类的,借用中医药来忽悠人的,你可以举报这些人,我到外地开会时确实看到当地的广告打着中医药的名益推销自己的没有国家药监局的假冒伪略产品,有时一个广告居然搞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分钟,就一个广告,估计当地的电视台也没有什么广告客户啦,估计便宜啊,在央视几秒钟比在县城电视台半个小时的价位不低啊。所以在地方电视台的广告都比国家级及重要省市的卫视的广告价位低啦。
西药多是处方药!即是不是处方药也是对应治疗什么病症说明中已经介绍的一清二楚,所谓的伪劣专家没有可以炒作的空间!而中医中药属于组方医疗那些无耻的伪劣专家有胡说八道的炒作空间!如此而已!但这些专家忘了一个致命重要的东西!就是因果报应不虚!
我希望提问者先明白一个要点:那些在电视平台上疯狂贩卖的不能称之为中药,它们是披着中药外衣的伪中药,有些甚至连保健品都称不上。
首先,国家对药品的认定和生产销售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无论中药或西药,只有获得药准字号批文的才能称之为“药”,这其中,又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种。二者区别在于处方药需要医生处方购买(别和我说你没处方照样可以在药店可以买到你想买的药,那只能说明药店违规,监管缺位),非处方药(也称OTC药)则可根据个人需求在药店自由购买。其次,处方药基本是不会在广告段出现的,而非处方药则常见各黄金广告段,如健胃消食片,三九胃泰等。此外,在中国还有个非常有特色的健字号批文,实际就是保健品的合法身份。由于中医中养生保健内容广泛,不少保健品商家也就搭个顺风车,要不说产品源于某个古方,要不说产品内含多种中药,从而在宣传时有意无意夹带疗效宣传,目的在于规避广告法中对保健品不得宣传疗效的限制,如各种红极一时的×x口服液等等。至于真实疗效,你懂的!当然,钱多体弱的愿意砸些水花请自便。此外,更有个别商人从利益角度出发,在产品宣传时,将仅是食字号的食品类进行广告包装,有意无意说自己产品是由中药材制成,诱导消费者对此类产品产生误区,将含有极少药材的食品等同于药品,这就有奸商之风了。
最可恶的,则是现在泛滥于很多城市电视台深夜的健康讲座和很多中小城市的所谓健康联谊会,其销售的很多产品别说是否具备药准字号批文,可能根本就是无证无厂家无成分的三无产品,仅是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亲情营销,利用社会保健需求,披着中药外衣,骗取国人,尤其是老年人的信任和金钱,其心可诛!而提问者所说的多属此类行列。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其中内容博大精深,对普通人而言,理解有一个过程,所以常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希望能明辩事理,绝对不要把披着中医药外衣的骗子等同于真正的中医中药!
借郭德纲一句话,好骗!
专家教授推荐的不是中药,而且以中药为名的保健品。
如果你相信西医,那么,有病首先看医生,然后,按方取药。撑死了迷信阿斯匹林和抗生素,直接获取。你不会说安利卖的各种维生素和蛋白粉是西药吧?
可是,看电视相信中医的人,却不见得会去看中医,然后按方取药。迷信枫斗,石斛,人参还能勉强算信中药。XX药酒那就属于锅了,有些连这个都不如。
如果维生素和蛋白粉不算西药,那为什么XX药酒,某某神方算中药?
中药在我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持牌中医师,合法中药房,一种则是一切不可名说的医药保健类产品。
当放血这种在老欧洲搞死过好几个国王的技术都算中医的时候,这个锅就已经不是大,而是不要脸了。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药常识科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药常识科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