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有趣小知识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药有趣小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一词最早出现的时间?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在传统的医药典籍中却未见“中药”一词,而只有“药”。“中药”术语是在西药传入我国时开始出现的。中药最早起源于《神农百草经》中,神农氏尝百草,这是目前最早的起源,对各种药理的认识,是在后期不断的积累中。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中药”名称的来源。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传统药物多以“药”“毒”或“毒药”称谓表述。“中药”一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将药物按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此处“中药”是一种药物分类术语,是相对“上药”和“下药”而言的,专指无毒或有毒,既能补虚又能祛邪的中品药物。
“中药”术语是在西药传入我国时开始出现的。西方近代医药学的早期传入可追溯至明末清初。鸦片战争前后,西药知识更由于西医药的影响日益扩犬,到20世纪30年代,在一些大城市已形成了中西医药同时并存的局面。
人们为了同传入的西医、西药相区别,将我国传统医药,分别称之为中医或汉医、中药或汉药。
正是由于西药的传入,才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中药”一词。
“中药”一词在20世纪初正式开始启用,成为我国传统药物的称谓;然而,广泛使用“中药”一词则较晚。在1950年之前,中医学校的教科书中和出版的药学书籍中罕有“中药”一词作为书名、学科名或机构名称。直到1950年以后,“中药”一词才大量出现在行政机构、学校、书籍、团体和会议的名称上,一直沿用至今。
“中药”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不同的内涵,随着中医药理论实践的发展,其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中药”主要用作药物的分类标准;20世纪初,“中药”是针对我国传统药物的一种称谓;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药”是指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药的统称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有趣小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有趣小知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