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干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干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地黄怎么制成干地黄?
干地黄(不用水洗)直接置焙床上缓缓烘焙,经常翻动,至内部逐渐干燥而颜色变黑,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即可取出。亦可晒干法而成。临床所指一般是一样的,都是指的干地黄。
生地黄是河南焦作生产的为道地药材——四大怀药之一。历史悠久,其质量上乘,内有菊花芯,色泽黑而有光泽,自古称为怀生地。生地如何制作加工熟地方法(此文不介绍功能与应用),其具体加工方法如下,仅供参考。
鲜怀生地黄图
生地加工成熟地有古今二种大法。
干生地黄图
一、传统依古炮制,九蒸九晒法:
1、取鲜怀生地为原料,先洗净放入缸内,加黄酒搅拌均匀,加盖闷在缸内,直到生地闷润至黄酒吸尽。
2、置入蒸笼屉内,用旺火加热蒸48小时,将屉内不断流出的地黄汁取出待用。此时生地蒸后出现肥胖、菊花芯发黑现象,在阳光下晒一天。
3、将蒸后的生地再与收集的地黄汁加黄酒再蒸24小时,此时,地黄颜色进一步加深,在阳光下晒一天。
4、待第三次地黄开始出油,每次都要将地黄汁收集拌入,不可废弃。如此再反复用地黄汁加黄酒蒸晒八次,直到第九次,每次需1个小时。
5、最后第九次将黄酒、砂仁粉、陈皮粉一起拌匀入蒸屉内再蒸2一4小时晒一天即可。加入砂仁和陈皮可避免滋腻的弊端。
生地黄加工成熟地黄炮制方法如下:
1、鲜地黄:取鲜药材,洗净泥土,除去杂质,用时切厚片或绞汁。
2、生地黄:取干地黄药材,除去杂质,用水稍泡,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3、熟地黄
(1)、取洗净的生地,加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蒸至酒被吸尽,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外皮黏液稍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生地黄每100千克用黄酒30千克。
(2)、取洗净的生地,置适宜的容器内,隔水蒸至黑润,取出,晒至八成千,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3)、生地炭取生地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焦黑色,发泡,鼓起时,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放凉。或用闷煅法煅成炭。
(4)、熟地黄炭取熟地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焦黑色为度,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放凉。或用闷煅法煅成炭。
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为何古人养血多用干地黄,而不用熟地黄?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弄清楚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功效主治。而且这也跟人的体质有关。
人体质大概有九种: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淤体质,过敏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
生地黄性甘,苦,微寒。归为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注意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熟地黄,性甘,苦。归为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注意,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最后,生地长于凉血补血,熟地长于温血补血。
综合上面来看,就古人体质而言和各自功效而言,更普遍偏向于适合用生地黄来养血而不是补血,而熟地黄更偏向于补血补阴药。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干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干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