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是清热燥湿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什么是清热燥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中所说的清热解毒是指什么?解什么毒?
毒是中医学的一个病理概念,它泛指一切外来因素,而导致人体所产生一切有害物质的一切临床表现。同时也包括人体生理活动所产生的致病物质。
所谓清热解毒,就是利用药性极为苦寒的药物,来清除一切致病物质,包括利尿,通便而达到驱逐排出体外,达到生理平衡,而恢愎正常生理机能。当然有时也用出汗,湧吐排毒法。
1﹒板蓝根注射液
主要成分:板蓝根。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应证: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腮腺炎、肝炎等,亦可用于扁平疣的治疗。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
2﹒鱼腥草注射液*
主要成分:鱼腥草。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痛,利尿消肿,抗菌消炎。适应证: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附件炎、慢性宫颈炎等。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2~3次;静脉滴注:每次50 ml,每日2次,或遵医嘱。
3﹒清气解毒注射液
主要成分:虎杖、肿节风、败酱草、鱼腥草等。功效:退热,抗炎,降血清淀粉酶,调整Ig M 体液免疫。适应证: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所致的高热,亦可用于胰腺炎。用法用量:静脉点滴,成人每日400~800ml,儿童按每千克体重10ml 静脉滴注,7~14d 为一疗程。
4﹒穿琥宁注射液*
主要成分:脱水穿心莲内酯。功效:解热消炎。适应证:感冒及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40~80mg,每日3次;静脉滴注,每日400~600mg,分2次用,以相当于药液5倍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或遵医嘱。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忌与酸、碱性药物合用。
5﹒双黄连粉针剂*
主要成分:金银花、黄芩、连翘。功效:清热解毒。适应证: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病毒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或5%、10%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适量溶解后,再加入5%或10%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500ml 中滴注,每次每千克体重60 mg,每日1次,或遵医嘱。
清热解毒中药很多,例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蒲公英、射干、山豆根、红藤、败酱草等,是种类比较多的大家族之一。中药所说的清热解毒并不是说解A毒、解B毒,而是说这一类中药能够治疗与热毒有关的一类病证。
从中医学理论角度看,很多病证都会与热毒证表现(局部或全身的红肿热痛)有关系,例如疮痈肿毒、痢疾、咽喉肿痛、温热病、烧烫伤甚至癌症等。具体来看:
- 疮痈肿毒:相当于西医学的化脓性感染,发在体外的为外痈,发在体内的为肺痈、肠痈、乳痈等。对于此类热毒性疾病,鱼腥草、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等都是常用的治疗用药。
- 温热病:中医温热病的治疗中,除了清脏腑热的药,还需要用清热解毒药,以增强治疗效果。对于此类热毒性疾病,金银花、连翘、贯众、青黛等都是常用的治疗用药。
- 痢疾:中医学上一般称为湿热痢疾,也可以从热毒角度论治,为热毒蕴于大肠引起的病证。对于此类热毒性疾病,金银花、红藤等都是常用的治疗用药。
- 咽喉肿痛:急性咽喉肿痛(急性咽炎、急性扁挑体炎等)很有可能为热毒蕴于咽喉造成的病证,对于此类热毒性疾病,板蓝根、山豆根、射干等都是常用的治疗用药。
综上,清热解毒不是解的什么毒,而是综合起来看的针对热毒证的治疗作用。当然,也有些清热解毒药能够用于治疗毒蛇咬伤或毒虫叮咬,似乎与“清热解毒”的名字更接近。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什么是清热燥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是清热燥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