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半夏中药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半夏中药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半夏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能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缘分,我就叫半夏。
半夏有四种:
1.生半夏 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清半夏 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3.姜半夏 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4.法半夏 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希望半夏的回答对你有用哦!
谢邀!半夏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一般农历五月成熟采收,恰是夏季过了一半,故名半夏。我省各州县均有分佈。多生于山区坡地。
〔识别特征〕多年生落叶草本。高不到一尺,地下块茎球形或扁球形,下部生须报根;茎直立不分枝,叶自块茎生出,具长柄,为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或广披针形,先端尖锐,全缘,叶柄下部常生肉芽,初夏抽花茎,顶生肉穗花序,外有绿色或紫色大形佛焰花苞,花序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花轴顶端呈鼠尾状,突出苞外。
〔药用部份〕球状块茎,以粒大,色白的为好,粒小色灰稍次。(半夏有毒,经炮制后可降其毒性和对粘膜的刺激作用。〔功效主治〕辛,温;有毒。燥湿化痰,止呕。用于痰饮,咳喘,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生用外治痈肿。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9克,捣碎;外用生品适量,研末用酒调敷患处。〔注意〕孕妇慎服。
〔配伍禁忌〕反川乌、草乌。
半夏都有什么功效?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1、燥湿化痰:主治
痰多咳喘,痰饮眩悸等。主化脾不化湿之湿痰,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配陈皮、茯苓同用。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等,常配伍白术同用。
2、降逆止呕:
用于治疗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寒因呕吐等,常配伍生姜使用。 3、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主治胸脘痞闷,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用治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另外,半夏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用,会提高毒性,因为半夏有毒可与生姜同用,因为生姜可以杀半夏的毒。
上面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半夏的情况了,可以发现半夏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的吃好处是极大的,特别是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哦,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促进身体的健康,治疗多种疾病。
半夏归于毒草类。
别名:水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夏、青盐半夏、竹沥半夏、仙半夏、珠半夏、野芋头。它为天南星科半夏的干燥块茎。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野生,产于四川、河南、湖北、贵州、安徽等地。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
半夏为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球芽;1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肉穗花序顶生,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长特性: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它是夏秋季釆挖,洗净,出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生姜、明矾等泡制后使用,称为制半夏,用时切片。
药方中的半夏一般默认是哪种半夏?
主要看你的方子的治疗目的。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但是不同症状和组方用哪种半夏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法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姜半夏: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清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至于方中使用哪种半夏,还要结合自己的临床才好
在现今的药店中有用旱半夏经加工炮制的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但还有用广西水半夏炮制的同类飲片,这种水半夏只有化痰功效,价格便宜,一般正规的药店不用,效果极差。但在医生的处方中开半夏,多数是清半夏和姜半夏,法半夏,半夏粬应专用名,因其用途和服法有很大差别。
其实半夏有很多种,主要有清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姜半夏,生半夏等,但是生半夏千万别吃,我吃试验吃过几次,吃的量非常少,只有米粒那么大点,清口水趟得华华的,还恶心,每次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没事别乱吃这种生半夏。
每次收到药,半夏包装袋上都会写着一个毒字,按毒性药品管理。
常用的是姜半夏和法半夏,但是又以法半夏用得较多,法半夏主要用于燥湿化痰,其中常常和陈皮搭配,著名的二陈丸就是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很好的燥湿化痰的作用。
再说说姜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就是在后面几部炮制过程有所不同,姜半夏最后用的是姜汁,姜本身具有很好的降逆止呕的作用,姜被古人称之为呕家之圣药,所以姜半夏随有燥湿化痰的作用,但更偏向于止呕。
在一个竹沥半夏,所谓竹沥,就是用竹子拷出来的水,本生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所以竹沥半夏就是用竹沥和着一起炮制的。
要说默认半夏是什么,我觉得就是法半夏,也是临床用得最多的一种半夏。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这里说到的“半夏”,其实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因为生在夏半之时,便有了“半夏”这个诗意的名字。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喜阴,这种植物一般在2月长苗,每个茎端会长出3片浅绿色的叶子,形状与竹叶很像。传统的中医认为:半夏具有镇咳祛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作用,因而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均有用到半夏。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半夏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之分。那么,药方中的半夏一般指的是哪一种呢?
药方中的半夏一般默认是哪种半夏?
半夏,也就是生半夏,虽然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具有毒性,能够刺激人的消化道黏膜,让人出现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肠鸣腹泻,过量使用可导致人心律失常、心衰甚至死亡。半夏的存在真正体现了“是药三分毒”。为了“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去除半夏的毒性,更好发挥药用价值,古人根据不同的用药需求,想出了很多半夏的炮制方法,于是便出现了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之分。
清半夏是半夏与白矾炮制而成,清半夏在毒性降低的同时,在清风痰,化饮,散胸痞,降逆止咳等方面的功效比较突出;
姜半夏是将半夏与生姜、白矾的炮制品,姜半夏在祛寒痰,镇咳、降逆、和胃止呕等方面的功效显著;
法半夏由半夏与甘草、石灰炮制而成,法半夏的温性降低,在除湿、化痰、止咳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具有不同的功效,具体的用药需要辨证施治,不能盲目滥用。药方中具体指的是哪一种,需要患者找到开药方的医师进行明确,辨证施治,审证用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半夏中药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半夏中药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