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附子用什么药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附子用什么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附子能治疗什么病证?
附子能治疗什么病证?
附子具有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肾阳虚衰、脘腹冷痛、阳痿宫冷、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
据现代研究显示,附子具有强心、扩张血管、保护心肌、升高血压、促进能量代谢、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有临床报道显示,附子还可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冻疮。
附子有毒,使用时应注意,孕妇及阴虚阳盛、真热假寒证者禁止服用;服药时不宜饮酒;不能与反半夏、白蔹、瓜蒌、白及、贝母等药物同时服用。服用不当时,会出现口舌及四肢及全身麻木、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呼吸困难、手足搐搦、心律失常等中毒反应,严重者,可死于呼吸衰竭。由于药物有较高的毒性,使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附子怎么用才不会中毒?
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属于温里药,大汗淋漓,呕吐不止,心腹骤冷,风寒湿痹,等症状用药时会加入附子,但附子有毒,炮制不当,煎法不妥,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那么怎样用才不会中毒呢?药典中规定附子入药时不可超过15克,而当患者内寒严重时可适量加大用量,要一点一点加,不可一次加过多。
甘草和生姜与附子搭配使用时会大大降低它的毒性,《伤寒论》中说约74%的处方使用了甘草,更有十方九草之称,甘草所含的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对对食物,药物以及动物毒素中毒和细菌中毒均有解毒之功效。同时甘草具有甘平,甘缓之性,与温热药搭配更能增强温补功能。
附子正确的煎法可以降低毒性,在加入附子的中药时,附子要先煎1-2个小时,且一次加足水,不可中途再加冷水否则会增加它的毒性。
加入生姜的原理是干姜能降低附子的毒性并能增加药效,“附子无姜不热”,所以二者搭配更能温肾暖脾,散寒止痛。最后强调一下为了减低甘草的毒性,最好不要与犀角,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等一同使用,避免相反配伍。
附子在中药里药性是辛温有毒的,我们知道附子有毒一般是指的生附子,而熟附子都是经过炮制的,毒性就大大降低了。那么怎样炮制才能降低附子毒性呢?中医中药煎剂有先煎后下之说,像附子这种有毒性的药就要先煎,并且煎的时间要长,这样才能降低其毒性。另外,正规的中药处方都是很讲究配伍的,细心的人会发现很多中药处方中都会用到甘草这味药,究其原因的话,目的就是中和诸药毒性的。为了保证我们用药安全,要严格尊医嘱规范操作。
看了下,很多回复文章是抄的。我服用附子时间达六七年了,最高制附子用过150g,生附子用过70g,并合用半夏、瓜萎,什么十八反的条条早就打破了,对症使用是关键。开始大剂量服附子时准备好:绿豆汤或者磨成粉,蜂蜜解附子毒
附子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药,能温通十二经络,并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逐寒燥湿的功效。使用得当具有很好的疗效。
附子的加工炮制品分别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附子又是一种毒性较大的药品,含有多种乌头碱类化合物。
乌头碱微溶于水,在消化道及皮肤破损处易于吸收,主要由唾液和尿中排出。其吸收和排泄均较快。
附子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碱等二萜双酯类生物碱,中毒可引起心率紊乱、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呼吸抑制、肌肉麻痹和中枢神经功能紊乱。附子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误食或用药不慎(如剂量过大,炮制、煎煮不当,配伍失宜,或辨证有误)或个体差异等,严重者可致死亡。
中毒的预防:
1,辨证要准确,中药的毒性"有病病受之,无病身受之"。
2,严格掌握适应症,做到用法正确、用量准确。
3,正确炮制后使用,加工成黑顺片、白附片后毒性降低。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附子用什么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附子用什么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