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阴阳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阴阳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理论求真:为什么中医用“阴阳”辩证(病)?
阴阳是古人对自然属性的两大分类,“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中医调理疾病必须符合阴阳变化规律,治本也就是求的“阴阳”平衡,达到与自然与万物平衡。
阴阳是认识万事万物的总纲,比如认识一个人,除了姓名,首先是性别(阴阳),然后才是年齢,工作,住址。所以,中医理论中也把阴阳作为辩症的总纲。首先是此病是内科还是外科?外感还是内伤?寒症还是热病?男性还是女性?这都统属区分阴阳的范筹,之后才是细化其他的科目或支干
阴阳不是通常理解的化学述语物质,例如由化学元素构成的地球物质,甚至与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等没有直接关系。
阴阳也并非指物理学上常说的能量,或者其它的物理概念,例如熵增或熵减等。
阴阳其实指的是某些物质的浓度状态。当某些特定物质或分子群集在构成生命基本有机物质整体的平均浓度之上时,生命体本身就具有生物的活性:阳性。当它们的浓度低于平均浓度时,该生命体具有生物活性:阴性。
阴阳的定义,实指某些物质的浓度状态而已。
至于具体到何种物质的群集的相对浓度可作为生命体阴阳的标识物指标,这需要用大量生物学数据去验证。
阴阳是人体的两面,相互关联的两部分,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类似于跷跷板,不能一头沉,一头沉就定住了。
人体是活的,活动的,活动的就是永恒的运动和变化着,不能停止在哪里不动。
阴阳就是相互协调、拮抗的两部分。用阴阳来表达,是借助于自然界每天的昼夜交替和变化,表达出阴阳之间的转化、变换,二者息息相关的关联。
人是恒温动物,那么,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对人体内部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人体又有多脏器,多器官、多组织自己,也有自己内部的阴阳平衡的问题。那部分不平衡,那部分就有问题。
中医通过阴阳,来表征人体基本的内在平衡,借以发现出现了不平衡的局部,并纠正之,此即现代人理解的治疗。
一块木板立着,如果两个力量共同维持它的平衡,一定得两个力量是均衡的。可以把阴阳看着是两个力量,共同维持一个平衡。
有人说中医的总纲是阴阳,又讲寒热是阴阳的代名词,为啥?
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这就是八钢,阳阳就是人体的自然条件,寒热表里就是受自然的阴阳在人体表与里的反映,虚实就是阴和阳的在体内的浅深而发疾发疫各杂各象的疾患.也是中医的辩证以四沴,望闻问切的条达分理,以脉象寸关尺,肺脾命去归纳阴阳,索引悉知因?是完整的宇宙观和自然观,而宇宙与自然的相生相克又贯穿了人体的相渗理解,所以阴阳博大也是古往今来中医文化的‘精华,既便你用毕生来文化中医也只是学生。
八纲中鉴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实质上“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它们的具体症状,可参阅“寒证”、“”各条。
辨别疾病的属寒、属热,对确定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治法上的“”、“热者寒之”,是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寒与热是相对的,但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有时可以呈现真寒假热、真热 假寒或寒热错杂等情况,临证必须注意辨别。 是 恶寒发热症状的简称。
中医的总纲是阴阳,《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阳气,是生命的功能,阴精,是生命的物质。阴阳结合,新生命诞生;阴阳平衡,身体健康;阴阳失衡,疾病产生;阴阳离决,人即死亡。
对人体而言,阴是指阴精,阳指阳气。各种疾病的发生都可以归结为阴阳的偏盛偏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中医阴阳的代名词—寒热由此而出。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阴阳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阴阳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