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是泻法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什么是泻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拔罐中的补罐和泻罐分别是什么?应该如何区分?
我谈个人观点,拔罐从物理学原理讲,其实就是把淤积在某个点上的不畅之气,凝结之血散开,这也是中医讲的“通”。通常在解决“通”之后,血顺、气畅,对病灶的恢复就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至于补,我个人更喜欢用艾灸配合拔罐共同完成,如配合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大穴,在解决通的过程中,又增加了温补,效果更佳!
拔罐,严格的讲,都不是引入外来的气血,而是通过拔罐处的“负压”,对身体该部分的气血流动起到重新分配的作用。如果把有利于身体机能、状况的称为“补”,那对于一处之补,其实也是气血循环中其它地方之“泻”。同时放置的罐越多,自然对其它地方的气血影响也会更大一些,也就是泻的力量更大。但对于被拔罐之处,总归是补的。
所以,拔罐之后,如果对身体气血影响比较大的,最好有一些食物养生的知识,通过食疗,配合身体的养护。
提倡拔罐是对身体有害而无益的,拔罐只是当事者短暂的局部缓解,过几天后就又恢复原状或者还会加重的,如果在再同一部位拔罐会比上一次又吃力一些,这是每一位有过拔罐经历的人都知道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我们的身体皮下组织都是相同的,当在实施拔罐过程中,一个罐就会把这局部的血液和体液都聚集到了一个罐内是吧,看看吧这是你身上寒气呀湿气呀等,久而久之就把皮下组织拔成藕段了,导致血液循环受阻最后导致肌肉萎缩僵硬失去弹性了,等上了年纪更后患无穷了,朋友们,有这些体征是证明你身体健康呀,你看看有几个老年人去拔罐的,因为他们身上没有火力了。为了大家的健康多转发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有记载。拔罐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疗效肯定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也许就是一直沿用到现在仍不过时的一大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用拔火罐的养生疗法以去湿气、消肿止痛、驱寒,其实,拔火罐也分补罐和泻罐。众所周知,拔火罐有利于疏通经络,清除体内产生的生物垃圾,人体本身血液是需要流通的,所以,拔火罐还可以通过对穴位的疏通达到增强血液循环的目的。正常罐法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在操作上,盛则泻之,虚则补之是补泻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补罐和泻罐的区别就在于:
1、通常是以罐大火猛快扣,病人自觉气被吸出为泻,而罐小火弱缓扣,病人可感暖气透入为补。
2、多罐久留局部青紫为泻,闪罐频拔局部潮红为补。
中医诊断泄泻病,证型脾虚湿泛,是什么病?
脾虚湿泛指的是脾的阳气不足,导致对身体津液水分的输布能力降低,从而痰湿更加困脾,导致脾阳脾气更加不足,从而全身阳气不足,清阳不升,水谷精微等不能被吸收和输布,肠胃不能吸收,功能降低,不能密泌清浊,故而产生泄泻(拉肚子)。治疗以醒脾、健脾、渗湿为主。轻者可经络调理(点柔、针、灸、刮、罐),重者需汤药调理。既然大夫已经开药,就先吃上三副药,有效就坚持用完,无效就需要重新看大夫,再次辩证!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什么是泻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是泻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