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带下诸证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带下诸证是什么意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止血的草有哪些?
在农村的,经常到山里找柴火,找中草药,到田地里耕作等。难免会不小心弄伤手脚而出血。农村人是没有随身带止血贴和止血药的习惯的,一般都会就近找点可以止血的杂草来止血。那么有哪些杂草是可以止血的呢?
1:地锦草。地锦草具有活血散瘀,止血的功效。伤口小的话,就把地锦草折断,用白色的汁液涂在伤口上。伤口大点的话,就把地锦草捣烂敷到伤口处,很快就可以止血。
2:矛根的花絮。用矛根长白色的花絮或者矛根的根茎部位。花絮直接取下放到伤口处就可以了。而矛根的根茎,就要洗干净擦干,捣烂敷在伤口处。捣烂时,如果没什么水分,就加点口水。不能直接用水。
3:艾叶。找新鲜嫩的艾叶,放嘴里咬烂敷到伤口处。或者用石头捣碎,再放伤口处。
4:乌荆,学名叫黄荆。取鲜嫩叶子,放嘴里咬碎,然后敷到伤口处。当然了,用石头捣碎也可以。只是手一直在流血,用嘴咬会更快点。
5:刺儿菜。刺儿菜,因为是一种很美味的美食,在野外很难找到了。具体方法也是取叶子,用嘴咬碎放伤口处敷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刺儿菜叶子有刺,口咬时要小心点。
6:狗毛蕨,这是一种蕨类植物,用它根部的毛止血。或者蕨菜还处于弯曲时的那根茎,咬碎敷到伤口处,可以起到止血作用。
在农村里,还有很多杂草是可以止血的,而且有些杂草的止血效果比市面上的止血药还好。
还有哪些植物是可以止血的?知道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言。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就认识很多野草,学了中医才知道原来这些草都是我常常用的药。地黄、葶苈子、香附、芦根、茅根、蒲公英、小蓟等等再熟悉不过了,真不敢想象,这些路边的野花野草居然可以发挥如此巨大的功效,如果不亲身体会,就不会知道古人的大智慧。
茅根
小时候最喜欢采摘白茅,既不是喂猪羊,也不是家用,而是为了自己吃,这种东西新鲜的时候甘甜可口,就拿它当做零食,甚至还经常与小伙伴们比,谁采摘的更多。我们那称之为茅茅草,茅根就是白茅的根。茅根止血于吐衄,这是药性赋的原话。茅根可以止血,用于治疗咳血、吐血、便血等,生用可以清热生津,需要量更大。
小蓟
小时候,家乡缺医少药,有些人干着农活的时候,不小心就受伤出血了,有些小朋友鼻子出血,乡下人不懂药,但是知道采摘一种叫刺菜牙的植物,随便揉几下,往出血的地方一敷,慢慢的出血和疼痛逐渐消失。这种植物,叶子上长满了刺,很是伤手,一不小心就被划伤。这种刺菜牙就是小蓟,小蓟可以清热止血,祛瘀消肿。常用的小蓟饮子,就是用小蓟作为重要的止血药物,搭配其它药物而成。
蒲黄
小时候也经常采摘一种叫蒲棒的东西,像一个棍棒,前面是粗的,我们就是用这种东西经常“打仗”。成熟的蒲棒上面会落下很多黄色的粉,这种粉就是蒲黄。蒲黄可以止血,不单可以止血,还可以活血化瘀止痛。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止血药,不能一一列举,我说写的几种药材,都是我小时候常见的,而且都被我们当做野草,尽管如此,不妨碍这些野草的大用。
正常情况下,血在脉管中运行,濡养全身。某些原因可以致 血液不循常道,离经妄行,血溢脉外,即为出血。止血药就是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下面介绍几种具有止血作用的草药。
一、仙鹤草
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地上部分,其性平味苦、涩,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出血诸证,不管寒热虚实,均可以配伍应用,临床上常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血痢等证。
二、紫珠叶
紫珠叶是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的干燥叶,性凉味苦、涩,归肝、肺、胃经,具有凉血、收敛止血的作用,广泛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内服外用均可。因能入肺、胃经,尤擅于咯血、呕血等肺胃出血之证,临床上常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紫珠叶能 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增高血小板数等。
三、断血流
断血流是唇形科植物灯笼草或风轮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凉味苦、涩,归肝经,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可用于血热出血诸证,包括崩漏、尿血、鼻衄、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广泛的出血证,对于妇科崩漏疗效甚好,外用内服皆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断血流具有止血、收缩血管等作用。
四、艾叶
艾叶属于菊科植物,其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是温经止血的要药,适用于虚寒出血证,包括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艾叶具有止血的活性,它对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以及增加血小板数。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什么疑问或者观点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我就认准一种——墨旱莲。
小时候到田里割草回家喂鹅,不小心镰刀割破了右手拇指(我是用左手抓镰刀的),马上摘了一把墨旱莲嫩芽用口嚼碎,敷在流着血的伤口上,血马上止住,慢慢的割草,回家后拨开变硬了的墨旱莲,被镰刀划开的皮肤也开始愈合了,几十年来,对不小心心破损流血的伤口,都是用它。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是什么?
1、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旁约0.4寸(指寸)。
【主治】口?、流涎、面痛等局部病证。
2、颊车
【定位】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凹陷处。
【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斜等局部病证。
3、下关
【定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牙关不利、面痛、齿痛、口眼?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4、头维
大家喜欢艾灸吗?正常人艾灸对身体有什么益处和害处?
我本人是喜欢艾灸的,对于艾灸用的艾绒和艾草我要说的是,艾绒和艾草是世上仅有的纯阳之物,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开始利用他的这一特性了。大家知道古时候行军打仗的时候,军队是不可能背着水到处打仗的,那军队在安营扎寨的时候怎么解决水的问题的呢?据有关资料记载古代军队行军打仗时会带很多的艾草,这些艾草在军士受伤时,可以用来处理伤口,可以驱除蚊蝇和瘟疫,在安营扎寨是可以用它来寻找水源。军士们会把艾草放到平整的地方点燃,过一段时间,哪里有烟冒出,就在哪里往下挖,就能挖出水来。
综上所述,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提高和补充人体阳气的办法就是用艾灸的办法,在人体气海和关元穴的位置做艾灸。并且要坚持做,因为我们的人体每天都要消耗阳气来维持我们的生命的存在。我们如果能坚持做艾灸就能不断地补充我们人体每天对阳气的消耗。起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和作用。
艾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以前我身体受过伤,从高中一直到上完大学,红军是抗战八年,我是抗病八年。也是工作中偶然认识一位年轻的中医,通过艾炙加中药把我的病治好了。
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他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后来同几个同学出来开诊所。他讲的中医里第一是针炙,第二是艾炙,第三才是中药。可见艾炙是多么有用。因为我肠胃不是很好,身体虚。大夫建议我先炙关元穴和足三里,关元穴位于肚脐眼下约4指,有固肾固本的功效,经常炙能够延年益寿。第一次炙时,我能感到有股热气从肚脐眼附近一直顺着向上,一直到喉咙。后来跟大夫交流,这是经胳对艾炙的反应。足三里是在膝盖外侧下有凹处,从凹处往下4指的位置,按下有酸胀的感觉。如果你的脾或肠胃不好,艾炙这个穴位还是很有效果的。过程中,你就会感觉食物在加速消化。足三里还有个好处,就是醉酒后揉该穴位可加速解酒。大家可以试下。
最后再强调下艾炙的注意事项:1、艾炙头很热,在使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离皮肤的远近,避免烫伤;2、使用时,一个穴位至少要点10分钟才有效果;3、艾炙的气味比较大,可开窗通风;4、在选择艾条的品种,建议选择陈艾,尤其是几个有名的地方,例入湖北的。
最后,希望大家把老祖宗的东西用好,每个人都健康平安。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带下诸证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带下诸证是什么意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