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药材可替代人中白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什么药材可替代人中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除了紫河车,还有哪些惊悚的药材?
这个问题正对口啊,我是学中药的。帮大家讲解一二
1.昆虫尸体变成的,僵蚕(平时养的蚕宝宝死了炮制一下)。蝎子、蜈蚣等等
2.动物、昆虫的粪便:五灵脂:复齿鼯鼠(寒号鸟)、飞鼠或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
蚕沙:家蚕的干燥粪便
人中白:人尿的垢;人中黄: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
答 | 江隐龙
如果你觉得看起来如同鸡米花的紫河车也叫惊悚,那只能说明……你对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了解得还不够透彻。
让我们翻开中国古代本草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的第十六卷——也就是最后一卷“人部”。是的,你没有看错,《本草纲目》除了“草部”、“谷部”、“虫部”等“常规”吃法外,还有“人部”这一终极吃法(难怪“人部”要放在最后一卷),下面就来看看“关于人的N种吃法”。
首先是人的乱发,就是头发,又叫血余、人退。乱发主要是通过烧成灰之后与其它药材搭配使用,主治鼻血不止、大便泻血、月经不通等,与人中白、麝香还能组成“三奇散”,可以说是非常多功能的一味药。
麝香没啥问题,那人中白是什么?告诉你,这玩意是人尿桶内或尿缸内的灰白色沉淀物,味道么……咸、平、无毒。是不是有点恶心?那跟你说,人粪和人尿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其中人尿还有非常雅致的别名叫做轮回酒、还元汤,其味么……咸、寒、无毒,当然是以童子尿为佳。除了人尿,还有一种人中黄,是将甘草末封存好在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的一种药材,和人中白可以说是“姊妹药材”了。如果将石膏浸入童子粪便浸泡,那就叫秋石,精致一点的叫秋冰,其味也是咸、温、无毒。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惊悚,那还有一款保证吓到你——那就是人的天灵盖,可以用来补精养神。以上都是《本草纲目》明确记载了的,如果这还不够惊悚,那这一款传说中的中药你一定不敢吃,那就是……
十年童子尿、百年人中黄、千年梁上灰为何中医当成宝贝继承下来?
还有猪苓呢!就是猪屎!解毒的。。。。人生于造化 ,就别装了。超脱自然只是人类妄想。纵然人类破坏力惊人,地球一冷或者一热,人类也和恐龙一样会灭绝。中医就是宏观思维,微观应用。再说了,中医也不排斥外来物种。很多动植物外来自明朝时期,一样可辨性质,一样可入药!虽然药理药效不知几何,但毕竟接受外来事物且深入研究了。对于实验对象,中国人是没有歧视,且不把自己凌驾于造化之外的。中国文明本来就是实证文明!现代科学是自我设定条件实证。中国传统医学是对应实证。气度上就高明。
十年、百年、千年,很好的排比递进,读起来朗朗上口,作为文学技巧真的不错!
我粗浅学了点中医,也见过一些庙堂的、在野的中医,真没听说谁把这些东西称作“宝贝”,中药学有提到历史上曾有用过,但这和现行中用两回事,更不要说称作宝贝了!
中药取材广泛,但主要的、主流的、常用的,第一是植物药,动物药相对就少一些,比如蜈蚣、蝎子、蝉蜕、蛇蜕、水蛭等,人体组织也有比如头发灰、胎盘就极少有人用了,至于提问者所说的只是见于个别古代记载而已。中药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不考虑传染病、卫生等原因,也不能排斥现代医学的新成果,中华文化千年不断的原因就在于包容性,能汲取新东西,所以提问者所说的情况属于栽赃。
你这样说,无非想带节奏,你可以抨击一件事情,但别做无知状;了解,是批评的前提。
说中医把童尿、人中黄、梁上尘当作宝贝继承下来,充满讽刺意味,说明提问者的傲慢与无知。
我们知道,历代本草学有一个最大特点,即凡淘汰不用的药物均放在"有备未用"项下,有录以备查的意味。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本身经历了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时代,将一些早期用药经验放在"有备未用"中,无可厚非。它们早已不作药用,不存在"当作宝贝继承下来"的问题。
另外,关于人尿入药,中医是制成秋石,以其滋阴降火,止血化瘀而用于临床。借以嘲笑中医,没有任何道理。西医从尿中提取尿激酶用于血栓,性质与中医制成秋石入药,没有本质区别。这不是典型的五十步笑百步吗?!
综上所述,把历史过程中的事物当作继承下来的东西,是罔顾事实;同样从尿中提取的东西,作为中药便大肆贬损,作为西药则视而不见,选择性失明,这不是典型的偏见和无耻吗?!
世界万物生克制化,人生百病,治有百法,一草一木,一石一物,皆可为药,本草一千八百多种,灶心土,瓦内土,百草霜,臭袜,内衣,指甲,头发等,关键是你得知道它的用处,治些什么病,怎么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什么药材可替代人中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药材可替代人中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