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木贼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木贼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木贼是什么?
木贼和乌贼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我们常说的木贼其实是指木贼科植物,在有的乡下地区田间地头、河边溪边偶尔还能见到。
木贼有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别称,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接骨草、马人参等。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多数高30~100厘米。根状茎粗短,黑褐色,横生地下,节上生黑褐色的根。喜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或杂草地。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头上尖尖的是木贼的孢子囊穗,是它的繁殖器官,多呈卵状,一般长1.0~1.5厘米,直径0.5~0.7厘米。
在远古时期木贼植物就已经盛行,并在一时称霸植物界,现今也有〖植物活化石〗的称号。别看现在木贼好像跟杂草似的,在地质历史时期,木贼目是节蕨植物门中最大的一类。最早在泥盆世出现,石炭纪、二叠纪极度繁盛,多数为高大的乔木,温带区则以草本为主。中生代除早期外,主要是草本类型,在白垩纪开始衰退,个体逐渐变小。到现在仅存一属即木贼。
木贼科植物的药用价值极大,木贼的全草皆可入药。木贼味甘、苦,性平。在中医上归肺、肝经,可以起到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及止血的功效。木贼通常夏季开始采收,除去其中杂质,晒干或阴干贮藏。
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木贼植物为了在险峻的生存环境中存活下来不断缩小个体,适应环境。留下了其中进化较为先进的一属,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为我们对远古时代的植物研究找到了依据。
木贼,别名锉草、笔头草、笔筒草、节骨草,来源于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hiemale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本草逢源》:“木贼主目病风热暴翳,取其发散肝胆风邪,久翳及血虚者非宜多服令人目肿。”
木贼性平,味甘苦,入肺肝经,具有疏风清热,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风热目赤,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痔血,血痢,妇人月水不断和脱肛等症。
1、用于风热目赤,翳障多泪。常配蝉蜕、谷精草等疏风散热,清热明目之品同用。
2、用于便血、痔血。本品兼有止血功效,常与黄芩,地榆槐角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使用注意:气血虚者慎服。
1、木贼所含的硅酸盐和鞣质有收敛作用,从而对于接触部位,有消炎,止血作用。
(亲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我谢谢!)
1.节骨草、无心草、笔头草、笔管草等,均以形态得名。
2.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夏、秋木贼是一味中药,李时珍曾经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此草有节,面糙涩。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则光净,犹云木之贼也”。
3.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按粗细扎成小捆,阴干或晒干。
4.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以上。根茎短,黑色,匍匐,节上长出密集成轮生的黑褐色根。茎丛生,坚硬,直立不分枝,圆筒形,直径4~8毫米,有关节状节,节间中空,茎表面有20~30条纵肋棱,每棱有两列小疣状突起。叶退化成鳞片状,基部合生成筒状的鞘,鞘长6~10毫米,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有多数棕褐色细齿状裂片,裂片披针状锥形,先端长,锐尖,背部中央有1浅沟,裂片早落,仅在茎先端及幼茎上者不脱落。孢子囊穗生于茎顶,长圆形,长1~1.5厘米,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头,由许多轮状排列的六角形盾状孢子叶构成,沿孢子叶的边缘生敖个胞子囊,孢子囊大形。孢子多数,同型,圆球形,有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卷绕在孢子小,遇水即弹开,以便繁殖。孢子囊穗6~8月间抽出。
5.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河岸湿地、溪边,喜阴湿的环境,有时也生于杂草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主产东北及陕西、湖北等地。
6.木贼具有疏风散热,解肌退热功能,临床可治疗尖锐湿疣、牛皮癣疾病。
7.毒性为全株有毒。马、骡中毒后主要出现中枢神经中毒症状,以运动机能障碍为主,有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后躯摇摆、眼睑下垂、肌肉强直、全身或局部肌肉颤动、阵发性痉挛,呼吸困难、全身出汗,最后陷于虚脱和窒息状态。
木贼草的作用与功效,木贼草可以治疗痔疮?
木贼草的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等功效。功能主治:疏风散热,解肌退热,治疗两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疟疾、喉痛、肿痛。得了痔疮以后首先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避免饮酒,避免久坐,一定要保持大便的通畅。保守治疗包括大便以后应用温盐水坐浴,早晚两次应用痔疮膏或者痔疮栓。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木贼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木贼的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