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药材去风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什么药材去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寻骨风和清风藤是一样的药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药材的?
寻骨风和青风藤不是一样的药,这两种药材都具有祛风、活络、止痛的功效。均习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痛。寻骨风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①痹证:风湿痹阻、而致骨节疼痛,筋骨不利,用此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单用浸酒饭;亦可与羌活、防风、当归、川芎等祛风活血止痛药合用;若热痹关节红肿疼痛者,与忍冬藤、秦艽、桑枝同用;若寒痹关节疼痛者,与桂枝、细辛、麻黄、附子同用。②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用之消肿止痛,可单用为末,酒调敷患处;亦可与桃仁、乳香、没药、陈皮、大黄等配伍煎服。③胃脘痛:肝胃不调或脾胃不和而致脘胁胀满疼痛,胃脘痞塞胀痛,泛酸少食者,用此行气和中止痛,可单用煎服;亦可与木香、陈皮、砂仁、黄连、吴萸等配伍应用。④疝气:肝脉瘀阻,少腹控睾而痛,或睾丸肿痛,用此行气活络止痛,常与乌药、小茴香、元胡、川楝子等配伍应用,亦可单用水煎服。总之寻骨风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功,为作用平和、效果良好的止痛药。常用于风湿痹痛和胃脘痛,可用于外伤疼痛、牙疼、腹痛、疝痛等。内服:9~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青风藤性味辛、苦,温。祛风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大,肢体疼痛、麻木。用法、用量:6~12克,煎服或泡酒服。.
什么中药细如发丝?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本品辛香浓烈,可上行,亦可横走,能祛风邪、泄肺气、散寒邪、通鼻窍,唯发汗之力较弱,一般不做主药用。本品善开通结气,宣散郁滞,能上透巅顶,旁达百骸,散风邪、祛寒凝无处不到,宣络脉、通百节无微不至。用于:①伤风:风寒束表而恶寒身痛者,取其散风寒止疼痛之力,助羌活、防风发汗解表止痛。②鼻渊:风寒犯肺,上攻肺窍而致鼻塞、浊涕不闻香臭者,用此散风寒、通鼻窍、常与辛夷、青黛、川芎、鹅不食草合用。③头痛:肾阳不足,风冷上犯而致偏正头疼者,用此散风止痛,与麻黄、川芎、附子合用。④牙疼:风冷或胃火而致牙疼者,内服或含漱均有疗效。⑤口疮:心胃火炎,口舌诸痛者,配黄连或黄柏为末掺之。⑥咽痛:风寒客于少阴而致咽部微红肿痛者,用此散寒止痛。⑦胁痛:寒滞肝脉,胁下偏痛者,用此散寒凝、止痛。⑧胃寒疼痛:寒客胞宫而致妇人小腹冷痛,少腹拘急、痛经等证,常与吴萸、当归、芍药、防风配伍。⑨风湿、寒湿痹痛⑩目疾:风寒外束而致目赤肿痛,取其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与羌活、防风、川芎同用。另外,本品有温肺化饮之力,肺有停痰宿饮,而致咳喘、胸闷、支饮肺胀者,均可应用。常于五味子、干姜同用。内服:3~6g,细辛反藜芦,不宜配伍。外用:煎汤含漱或碾末敷贴。温病、阴虚阳亢、阴虚咳喘忌用;血虚头痛、气虚多汗、风热头痛慎用。真气不足、肾水亏耗之人,虽有风冷诸证,亦当慎用。
这个问答我来回答:
因为我对两种中药情有独钟,什么中药细如发丝?
细如发丝的中药很多很多,如玉米须,细辛等等。今天着重说说细辛与玉米须。
玉米须:又名棒子毛,性味,甘平。
功效:利水,通淋,止血,降血压。
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尿路结石,糖尿病,黄疸性肝炎,胆石症,吐血,衄血,高血压等。
用量:15至30克煎服。有较弱的利尿,利胆及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细辛:
又名小辛,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北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什么药材去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药材去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