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鼠妇虫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鼠妇虫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虫子学名谁知道?
看到这个小虫子,想起来一件趣事。去年的时候,我好些人在大门口(农村院子)聊天,我一个2岁小孙女(我哥家的)在那里玩这个小虫子,她给我说,用小木棍一碰它就变成小球了!我当时感到挺奇怪,喊我女儿来看,女儿(当时上高三)说,她同学都叫“西瓜虫”呢,当然能变小球了。女儿还说,学名可能叫“鼠妇”!这种小虫子农村太多了,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有,只知道叫“潮虫”,其他没在意过,也从来没见过变成球状!所以小五十了乍见感到特别惊奇!百度了下,才知道名字很多!“西瓜虫”其实只是一种。后来注意了才发现,那种颜色深黑色的一碰就变成球状,应该就是西瓜虫了,还有种颜色很淡的灰色,那种是不变成球状的。也许一直以来看到都是这种!
蚰蜒,拼音(yóu yán) 很多让你会误读成蜻蜓的蜓;
1、和蜈蚣类似的节肢动物,不过比蜈蚣小很多,比较短,腿比蜈蚣长,数量没蜈蚣多;
2、有细长的15对足,最后一对足较长,足易脱落,躲避天敌,气门在身体的中部;
3、生活在屋内屋外的阴暗潮湿地方,捕食小虫;
4、有一定的毒性,尽量不要用手去触碰;
东北叫潮虫,学名叫“鼠妇”,小时候都是土地和砖地,在角落里,堆杂物的地方很常见。一群一群的生活在一起。因为长久不见阳光,颜色接近于白色。
卫生环境变差和潮湿是“潮虫”繁衍生息的必要前提,随着生活的改善和各种农药的使用,潮虫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了。
西瓜虫,学名鼠妇,不知为何得此名,感觉还是西瓜虫更形象一点。不咬人,不过有少数对其会产生皮肤过敏。
西瓜虫属于潮虫,顾名思义,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土壤里,潮湿的地方也很常见,我生活在北方,一般一楼家庭也会经常出现。西瓜虫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因为生长地质环境不同,繁衍的种类繁多。
西瓜虫这种群居甲壳类,对于人类的利弊很分明:对农作物有很大伤害,喜欢啃食蔬菜的叶,造成坏颗。但也有很多利用价值,可以大量饲养制作禽畜的饲料,高蛋白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鼠妇有消炎止痛,解毒,利尿,镇定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痔疮,寻常疣,缓解炎症和癌痛,对于人类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看到西瓜虫,还是有很多儿时记忆的,那时候经常和玩伴一起捉弄这种有趣的小虫,在潮湿的石头下面或者草丛里,成片可见,拿着小木棍一扫,都变成一个个“小西瓜”,然后静悄悄等它神展开,再一动,又变形,乐此不疲……
现在想想,小时候怎么什么都不怕,现在码字都一身“鸡皮疙瘩”。
在你们地方这种小虫叫什么?欢迎留言一起回忆童年时光……
个人观点,喜欢请手动点赞,欢迎关注一起探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鼠妇虫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鼠妇虫的功效与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