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是鸡头米图片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什么是鸡头米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芡实的病虫害主要有哪些,如何防治?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芡实病虫害发病的症状有哪些。芡实的病虫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斑近圆形,细小,直径1~2毫米,初呈褪绿水渍状,后转呈黄褐色至黄白色,近叶脉处病斑较多;病征不明显,潮湿时触之稍有质粘感。
芡实病虫害的防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播前给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保温、保湿、吸胀,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幼苗健壮。驱避地下虫害,隔离病毒感染。也可与种衣剂混用。
2.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叶面喷施光合营养膜肥,可助力植物吸收大量光肥、光能、光照、兼容常规肥料、养料供给植物生长发育至极限。
3.合理灌溉适时适量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打去下部叶片,以增加通透性。
4.在芡实病虫害发病的初期应该尽早喷药控病。用药必须使用针对性强的药剂,喷药时和新高脂膜一起使用,可改造高毒农药为中毒,中毒农药为低毒,低毒农药为微毒。控制农药挥发飘逸,防小雨水冲刷,降低每亩用药量(减半),提高防治效果(多倍)。
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农户防治芡实等各类作物的病虫害,优农帮提供了强大的病虫草害图谱图片基因库,只要农户能描述作物病症症状或拿出病症样本,就能通过看图识病、智能诊单,随即给出解决方案,科学指导用药,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避免病虫害给农户造成损失。
很高兴的回答你的问题。
1,叶斑病,7~9月发病较多,病菌的袍子依靠风、雨水和气流传播。发病初期叶缘有许多圆形病斑,初为暗绿色,后转为深褐色,有时具轮纹,直径3~4毫米,最大者可达8毫米,极易腐烂穿孔。潮湿天气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相互联合,形成大斑,甚至全叶腐烂,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方法上除轮作和生育后期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外,还可发病初期叶面喷雾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两种药剂交替使用,每周1次,共喷2~3次。及时摘除发病较重的病叶,移出销毁或深埋,以减少进一步传染。
2,叶溜病,
发病时叶面出现淡绿色黄斑,后隆起肿大呈瘤状,上有轮纹,直径为4~40厘米,高2~8厘米。当病瘤长到很大时,常使整个叶片都受累下沉,并使芡花也不能出水开花,影响光合作用和花朵受精、防治方法上除轮作、人工摘除病部和控制氮肥外,在发病初期的10~15天内叶面喷雾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加0.2%磷酸二氢钾,每5~7天一次,两次至四次。
芡实属睡莲科,是一种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池塘、湖沼中,其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常见的病虫害和防止措施如下:
1.叶斑病
属真菌性病害,7~9月发病较多,病菌的袍子依靠风、雨水和气流传播。发病初期叶缘有许多圆形病斑,初为暗绿色,后转为深褐色,有时具轮纹,直径3~4毫米,最大者可达8毫米,极易腐烂穿孔。潮湿天气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相互联合,形成大斑,甚至全叶腐烂,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上除轮作和生育后期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外,还可发病初期叶面喷雾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两种药剂交替使用,每周1次,共喷2~3次。及时摘除发病较重的病叶,移出销毁或深埋,以减少进一步传染。
叶斑病
2.叶瘤病
属真菌性病害,7~8月发病较多。初发病时叶面出现淡绿色黄斑,后隆起肿大呈瘤状,上有轮纹,直径为4~40厘米,高2~8厘米。当病瘤长到很大时,常使整个叶片都受累下沉,并使芡花也不能出水开花,影响光合作用和花朵受精、结果。
防治方法上除轮作、人工摘除病部和控制氮肥外,在发病初期的10~15天内叶面喷雾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加0.2%磷酸二氢钾,每5~7天一次,共2~3次。
3.病虫害
主要的虫害有蚜虫和斜绞夜蛾。
芡实受虫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在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蛆、椎实螺等,这时候由于苗体很小,细嫩,抵抗力差,必须及时防治,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2000~2500倍液防治。二在大田期,定植以后直到封行前,由于水面较大,水体复杂,有害生物多,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蚜虫、椎实螺等,要经常查田,发现造成影响的主要虫害要及时防治,斜纹夜蛾、蚜虫可用宁农等含有阿维菌素的生物杀虫剂稀释1000~2000倍液喷洒防治。芡实叶片封行后,由于生长量很大,即使有部分虫害,一般也不需要防治。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什么是鸡头米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是鸡头米图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