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用血糖药名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常用血糖药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哪种降血糖的速度更快呢?有何依据?
“我父亲这种确诊是糖尿病吗?以后要终身服降糖药了,我想往往药店买的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哪种降血糖的速度更快?我父亲更适合哪种降糖药?”
这是近期一位患者的留言,其实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挑选哪个?需要根据患者父亲的情况与这两种要的药效决定的。
二甲双胍降血糖效果:二甲双胍是目前国内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和首选口服降糖药。
一方面,二甲双胍通过减少糖原在肝脏合成,抑制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增加机体对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抑制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肠促胰岛素的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
另一方面,二甲双胍尤其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抑制食欲,降低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减轻体重;还有一定的抑制血管纤维化,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阿卡波糖降血糖效果:
阿卡波糖通过抑制食物中的淀粉、双糖、糊精等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通过改善餐后血糖有助于减少全天血糖的波动。
此外,阿卡波糖还具有降低血压、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坚持服用可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大血管病变风险。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使用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能够达标,就不必使用阿卡波糖;如果使用二甲双胍血糖不能达标,可以联合使用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主要用于血糖的长期控制,而阿卡波糖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二者的治疗方向不同,具体选用哪种降糖药,建议听从医生的建议。
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其本身并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是通过减少糖原在肝脏合成,抑制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葡萄糖,抑制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肠促胰岛素的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是国内外糖尿病指南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和首选降糖药。此外,二甲双胍还可通过抑制食欲,降低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增加瘦素敏感性,从而减轻体重,尤其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可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改善血脂谱,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纤维化,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阿卡波糖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口服降糖药,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食物中的淀粉、双糖、糊精等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通过改善餐后血糖有助于减少全天血糖的波动,降低血糖的平均值。此外,阿卡波糖还具有降低血压、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坚持服用可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大血管病变风险。
二甲双胍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而阿卡波糖可降低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餐后血糖的作用更强,在降糖强度上,二甲双胍更胜一筹,但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并非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作用于葡萄糖的代谢过程,通过改善糖代谢,保护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避免胰岛β细胞进一步损害,因此,其降糖作用起效较慢,适用于血糖的长期控制,而阿卡波糖口服后可与小肠内的α-葡萄糖苷酶迅速结合,从而延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转化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其降糖作用依赖于食物,因此,降糖作用起效较快。
二甲双胍主要用于血糖的长期控制,而阿卡波糖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二者的治疗方向不同,如果使用二甲双胍血糖能够达标,就不必使用阿卡波糖,如果使用二甲双胍餐后血糖不能达标,可以联合使用阿卡波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应全程服用,但如果餐后血糖稳定,可以停用阿卡波糖,因此,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交替使用,势必会引起血糖波动,从而增加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阿卡波糖片说明书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都属于降血糖药,两种药物分别属于不同种类的降糖药,具有不一样的降糖机理和降糖效果。
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降糖药,其降血糖的原理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的糖尿病治疗指南都推荐二甲双胍作为控制血糖的首选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发现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大致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约1%到1.5%。在实际中,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约0.7%到1%,其中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降糖效果逐渐增加。
阿卡波糖属于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主要适合于以米饭面条为主食,同时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在初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天服用300mg的阿卡波糖的降糖效果与每天服用1500mg的二甲双胍疗效相当。
虽然研究认为300mg的阿卡波糖与1500mg的二甲双胍降糖作用基本相当,但是临床上也会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增加降糖疗效,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发生。
我是全科鲜医生,感谢您的阅读,谢谢,祝您健康!
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可以联合用药,二者作用机理不同,降糖效果受患者个人条件影响较大,降糖速度没有可比性。从用途来说,二甲双胍比阿卡波糖的适用范围更广泛一些。
一、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是增加无氧状态下的糖酵解,抑制肠道对葡萄的吸收,增加葡萄糖的外周利用,减少肝糖输出,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效,可以使患者体重下降,单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酮尿或乳酸性血症。
二、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需要随食物服用,主要在肠道内抑制食物中的多糖分解成单糖被机体吸收。降糖效果与患者饮食习惯相关,如果患者以肉食为主,淀粉类食物较少,那么阿卡波糖的降糖效果就很差。中国人多以米、面为主食,所以阿卡波糖对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还可以。因为会使碳水类食物停留肠道不被吸收,所以主要不良反应会导致腹胀、排气增加、腹痛等胃肠反应。
三、二者比较,各有优势
二甲双胍对控制空腹血糖效果较好,而阿卡波糖则对餐后血糖控制较好。糖尿病人可以根据自己血糖高低特点选择使用或联用,也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一起联用。
四、不良反应
二者共同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所以在联合应用时,胃肠道反应可能会加重,多吃蔬菜少吃淀粉类食物,可以缓解。两者在用药期间,都需要监测肝肾功能。阿卡波糖需要与第一口食物同服才能发挥最大效果,二甲双胍在餐中与食物同服,降低不良反应。也就是说,在一顿饭的时间里,先吃阿卡波糖,后吃二甲双胍。另外注意,两药在服药期间都不能饮酒。
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哪一类药需要在饭前吃,哪些药需要在饭后吃?
谢谢邀请解答‘’哪一类药需要在饭前吃,哪些药需要在饭后吃‘’?
药物在饭前吃或饭后吃,是根据药物的作用原理和对胃肠粘膜有没有刺激所决定的。
按药理一般助消化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药如泮托拉唑,西咪替丁等可餐前服用为好。因这类药空腹服用使药物直接进入病灶吸收快,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溃疡病的修复。
有的是按冶疗病的要求需餐时或餐前服的药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拜糖平,二甲双胍,格列比嗪等都是在餐前服降糖疗效好。可平稳控制由于进食后引起的血糖水平过高给机体代来的慢性损害!
对胃肠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需饭后服用,如治疗风湿类药物,阿斯匹林,水扬酸类,双氯芬酸钠等制剂都需饭后服用,特别是在原有胃溃疡病患者尤为注意,以免溃疡穿孔出血等併发症的发生!`
治疗贫血的用药如硫酸亚铁等需饭后服。
各类抗生素类药物如没有特殊禁忌,原则上餐后服用比较好。
上述观点是本人在临床上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介绍给各位朋友,希有大家有所帮助。望各位关注讨论!谢谢!
小编最近在备考执业药师考试,翻翻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同一种药物在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和疗效。根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适宜的服用药品时间,可达到一下效果:1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充分调动人体内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2增强药物疗效,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4降低给药剂量和节约医药资源。5提高用药依从性。
宜在餐前吃的药品有:1胃黏膜保护药。磷酸铝、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可充分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2收敛药。鞣酸蛋白,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遇碱性小肠液而分解出鞣酸,起到止泻作用。3促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4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餐前服用疗效好,血浆达峰浓度时间比餐中服用提早。5钙磷调节药。阿仑膦酸钠,便于吸收,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6抗菌药物,头孢拉定等,进食可延缓药物吸收。
宜在餐后吃的药品有:1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除塞来昔布外,食物可延缓其吸收。2维生素,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以利于吸收。3组胺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餐后胃排空延迟,有更多的抗酸和缓冲作用时间,餐后服用比餐前效果好。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常用血糖药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用血糖药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