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药理学的药名记忆口诀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药理学的药名记忆口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青蒿素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怪不得屠呦呦不能评院士,因她是研究中药的,在中药的青蒿里提取出青蒿素被世界专家认定为诺贝尔奖得主,而中国的洋奴专家力反中医中药嫉妒,若是研究西方新药而得诺贝尔奖隨即就纳入院士了。
说道青蒿素,就要说到我们的抗疟英雄,屠呦呦。她是世界上提取出青蒿素以及双氢青蒿素的第一人,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青蒿素在世界上有"东方神药"的美称,青蒿素的源植物青蒿最早在我国公元前168年«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中医到现在还一直使用青蒿治病救人。下面我们就说说青蒿素的的神奇之处。
1.青蒿素能有效抗疟疾。青蒿素是最早被发现有抗疟作用的活性物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青蒿素之所以能治疗疟疾,作用机制是它与疟原虫中的高铁成分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破坏疟原虫细胞膜的自由基,从而导致疟原虫死亡。在一些非洲国家,疟疾仍是儿童死亡的一大原因,青蒿素未来可以大显身手。
2.青蒿素能抗肿瘤。青蒿素抗肿瘤与抗疟原虫的机理类似,因为癌细胞的生长扩散也需要大量的铁原料,肿瘤细胞往往含铁比较多,青蒿素利用这一特点,杀灭癌细胞,用于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3.青蒿素能抗炎。青蒿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的作用。而且能抗流感病毒,对皮肤癣也有治疗作用。
4.青蒿素能抗寄生虫。青蒿素能抗吸血虫以及钩端螺旋体等,对鼠疟,猴疟均有治疗的作用。
青蒿素的应用前景广阔,它有毒性低而且不易耐药的优点,必然在将来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感谢邀请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曾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在很多非洲国家,民众们称它为“东方神药”。
青蒿素分子式
疟疾是世界性流行病,危害严重。由疟原虫寄生感染引起,蚊虫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世界上每年大约有三万人感染疟疾。青蒿素能够对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从而起到治疗疟疾的作用。
疟疾的传播过程
青蒿素是一种从植物里提取的、可以治疗疟疾药。有很多人以为青蒿素是从“青蒿”植物里提取的,其实不对,他是从植物“黄花蒿”里提取的。青蒿和黄花蒿是两种在进化上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的植物,可以理解成它们是“亲戚”。
大家可能会问,既然是从“黄花蒿”里提取的,为什么不叫“黄花蒿素”呢?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上世纪60~70年代,越战,疟疾横行,为了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中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绝密的研究项目"中国疟疾研究协作项目", 组织了几百名专家学者对成千上万种原料进行了测试。屠呦呦所在的小组在实验了200多种原料后,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收到启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是实验青蒿后并没有效果,于是就想到了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黄花蒿“,结果有奇效,从它提取的药物应该取名“黄花蒿素”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她却画蛇添足,硬是要把这种神奇的物质冠在“青蒿”的头上,以突出中医的伟大:因为青蒿有名,多个古书都有青蒿入药的记载,但是黄花蒿相反,几乎没有什么药用的记载。
青蒿和黄花蒿虽是“亲戚”,但他们还是有明显差别的,前者“开细黄花颇香”(本草纲目),“嫩时醋淹为菹,自然香”(保升)。所以又被称为“香蒿”。后者则臭味浓烈,故也叫臭蒿。屠呦呦想突出青蒿,但却绕不过“有香味的青蒿没有治疗疟疾的效果”这一事实,怎么办?他的办法是,改掉本草纲目的“香”字,变成“开细黄花颇多”,这样做,就相当于说,我们现在认为的黄花蒿就是古代的青蒿,是古人弄错了。
真的服了。屠呦呦虽然对青蒿素的发现贡献很大,但治学严谨只能说“呵呵”二字。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药理学的药名记忆口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药理学的药名记忆口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