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右归丸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右归丸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有什么不一样?
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健康常识。
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有什么不一样?
肾有濡养温煦脏腑的功能,肾中有肾阴与肾阳。前者对各组织器官起滋润与濡养作用,后者对它们起温煦和推动作用。两者互依互偎地维持着脏腑阴阳的相对平衡,保证了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肾阳虚衰,也就是常言说的“命门之火不足”时,它的温煦功能自然减弱,由此导致各经络,脏腑等组织器官的部分功能活动减退以至出现障碍,比如:男性的阳事不举,成举不坚等。并且阳虚会导致体内血液运行迟缓和水液不化而至阴寒盛。这样,我们就要补肾阳而温阴寒。桂附地黄丸与右归丸恰恰都具有这个作用。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再看它们的组方成分与功效。
【桂附地黄丸组方成分】:
肉桂20g,制附子20g,熟地黄160g,山药80g,制山茱萸80g,牡丹皮60g,茯苓60g,泽泻60g.
【功效】:温补肾阳。
【右归丸组方成分】:
肉桂60g,炮附片60g,熟地黄240g,山药120g,酒萸肉90g,盐杜仲120g,鹿角胶120g,菟丝子120g,枸杞子120g,当归90g,
【功效】: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桂附地黄丸
【成分】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肉桂和附子,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
【功效】 肉桂和附子是温阳的药材,附子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肉桂有引火归源、活血通络的作用,所以,桂附地黄丸是偏向于补肾阳、补肾精的。
【适用症状及人群】 适合肾阳虚的人群,其表现为怕冷、面色苍白、容易腹泻水肿、痛经、尿频、腰酸等。
右归丸
关于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的确很多人分不清,觉得都是补肾的,感觉差不多。或者觉得桂附地黄丸好像是和六味地黄丸有关系,觉得它更能补肾,其实这是一种表象。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分别适合什么样的人群,或者什么情况下服用比较合适。
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的药物组成是: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这八味药。作用和六味地黄丸不太一样,六味地黄丸是“三补三泻”,熟地黄、山茱萸和山药能补精血、滋肾阴,茯苓、泽泻和牡丹皮能清虚热、利湿浊,不过总体以三补为主,三泻为辅,所以六味地黄丸补肾阴或者神精相对清补一些,不会滋腻,不太伤脾胃。归附地黄丸则在这个基础上,加上肉桂、附子两味,肉桂、附子能温肾助阳,这样桂附地黄丸则能滋阴的同时补肾阳,但相对重用肉桂和附子,以桂附为君,组方则补肾阳为主兼以滋阴。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出现的腰膝酸软,怕冷,小便清长或者不利,以及饮邪内犯出现咳喘痰饮比较合适。可以理解为病机是肾虚兼以邪实,肾虚以肾阳虚,邪实则以饮邪盛。当然不管是肾虚还是邪实,都不是特别重,如果是肾虚严重,或者饮邪严重的,都不适合用桂附地黄丸了。
右归丸
右归丸也是补肾阳的,药物组成是:熟地黄、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这十味药组成,其中桂附地黄丸的五味滋补的药物,包含在里面,去掉了它的“三泻”成分,另外还添加了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枸杞子五味药,除枸杞子药性是平性,其他的四味药都是温热的,能够加强了补肾阳,益精血的作用。对于肾阳虚明显,兼有肾精不足的出现的腰膝酸软,怕冷、早衰、大便溏泻或者不成形等比较合适。
两者不同点
所以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两者的不一样在于作用的力度和类型有点不大一样。桂附地黄丸对于肾阳虚不严重,但又有饮邪内犯的比较合适。或者没有饮邪内盛,只是稍微肾阳虚,肾精不足,可以选择用它。而右归丸主要是对于肾阳虚明显,或兼有肾精不足的比较合适。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来说,右归丸更加滋腻一些,容易碍脾,影响脾胃运化,所以如果脾胃比较差,湿气明显的,就不适合用右归丸了。而桂附地黄丸相对不滋腻,不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同时它还能温化水湿痰饮,所以脾胃差点的可以用它。不过不管是桂附地黄丸还是右归丸,如果没有肾阳虚,都不要去服用,是药三分毒,不适合的话容易吃出问题的!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桂附地黄和右归在功用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这两种药物的组方核心均是温补肾阳,作用部位是肾,均可以振奋肾中阳气,改善阳气不足,热量和功能衰退引起的腰膝酸软,尿频,手足不温,畏寒怕冷,乏力气短等症状,它们是肾阳不足证的常用中药,虽然功效类似但配伍组方的药物不同,作用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具有鉴别要点如下,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右归丸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右归丸的功效与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