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带王的中药名称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带王的中药名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名叫“商陆”的药材有什么功效?
一味叫做商陆的中药,别名见肿消,并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这里到处都是野生的商陆(土话叫土人参),在农村总是被蚊虫、蜜蜂、蜈蚣、蛇等咬伤,不致命但有时会肿得很大,很痛,很难受。这时,只要去找一株商陆,掰断其粗壮的茎,用它就出来白色的汁液涂抹伤口很快就能消肿止痛,没几天就就好了。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商陆科、商陆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高可达一米多。各地根据其形态称其为大苋菜、山萝卜、花商陆、胭脂等。因为形态极似马齿苋科的栌兰(俗称土高丽参或土人参)而被各地误当作土人参栽种。
需要注意,白色茎的商陆无毒,但红色杆茎的商陆,无论是叶、花、果、根都有剧毒,不可食用。因此有人说鸟儿吃了商陆紫红色的浆果没事,我们这以前还砍它来喂猪呢,但都是白色茎杆的商陆。
因其根部似人参,有些地方
干脆就叫它“土人参”,其实并不准确。“土人参”其实是另外一种可食用的药食同源的野菜的书名,全国普遍的叫法。两者幼苗期长得是很像的,有农民不识而误食的新闻时有发生,小美在这里提醒大家应注意,不认识不确定的野菜最好不要乱吃,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话又说回来,商陆作为外用的消肿止痛的良药还是蛮不错的。吃还是算了吧,小美家菜园里这两种都有,都是自生自长的,都被母亲当做杂草拔掉的。小美尝过一次土人参,味道谈不上很好,有一股中药的苦涩味,家人全不喜,就再也没有搞来吃过。下面是小美拍的商陆和土人参幼苗对比图,请仔细观察一下区别:
商陆是不常用的一味中药,因为它是一味有毒的中药。在古代中药又有“毒药”的称呼,因为药物都有自己阴阳寒热的偏性,这样才能纠正人体阴阳平衡,调整寒热失调。因此才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的说法,一天遇到七十二种药物,靠茶叶来解除药物的偏性。
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商陆这味药,"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人体内的水处于动态平衡,如果机体出现了功能障碍,影响了水液的代谢,就会出现水液的蓄积,水、湿、痰、饮,都是一类的物质,都是水液代谢失常所致。而商陆可以利膀胱的水,将这部分废水通过膀胱排出体外。
如果人体壮实,气血阴阳没有虚损,可以直接应用利水药物,以商陆配合泽泻、茯苓等药物排水,如果人体正气虚弱,则需要与扶正药物搭配,不可一味利水,更加伤及人体正气。经方有牡蛎泽泻散一方,治疗“大病差后,从药以下有水气者”,有水气就是水肿,牡蛎泽泻散就是直接用了大量利水药物,治疗水肿,体现了仲景辨证的精确,用药的果决。
头条经常有人问,登录头条有什么收获,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头条上搜一搜或者提问一下,就有朋友回答,自己得到了答案,解决了疑难,增长了知识,这不是很大的收获吗?不很值得高兴吗?
有点跑题,其实,说这些就跟“商陆”有关,是一个困惑自己几年的一个问题。大概2010年前后,家里的小花园里突然就长出一棵“商陆”(应该是小鸟的杰作),以后果实落地下一年长出很多,并且地面部分干枯,根部下一年还发芽,一年比一年粗壮。看着它长大、开花、结果,直到果实成熟,一直觉得很可爱,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很好奇,见人就问,在微博发过图片,并且拿着结有果实的枝条跑过几家中药店。期间,有一个小女孩说叫“妈妈扣”(有点象形),一个亲戚说是野人参(亲戚说根部可入药),但都觉得不太靠谱。直到去年浏览头条时,通过一篇文章才知道叫“商陆”。
后来,到中药店抓中药,随便问了一下有没有商陆,药剂师在药箱中取出来,一看就是切的一片一片的草根,问药剂师商陆长什么样,药剂师说没见过。至于“商陆”有什么功效,不感兴趣,也没问,问了也记不住,标准的药盲。
商陆,据药典记载是有毒的!但在贵州苗药中却是一种补药!在贵州苗药聚居的地方对商陆有“生消熟补”之说。意思是生用具有消肿利水等功效,但不能多服,否则会让你泄得脱水甚至危及生命,这也就是说商陆有毒的原因吧!但商陆煮熟以后却是补药,用商陆鲜品与鸡或猪脚一起炖,是病后初愈特好的补品。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带王的中药名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带王的中药名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