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常识书籍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常识书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自学中医需要读哪些中医书籍?
自学中医,特别是入门时最容易走弯路,找不到方法,学习十年不一定有别人三年强。我刚刚开始接触中医的时候,看到关于中医方面的东西都想去看,对啥都感觉好奇,因为门外汉不懂得嘛!碰到不知道不懂的就在网上搜索找,然后开始看,其实我这也是像大海捞针,永远找不到那个针。
后来我一位中医师推荐我先看中医基础理论,我于是买来这本书开始看起来,个人建议初学者先从这本书看起为好,这本书会带你进入中医的领域,至少让你知道啥是中医,中医的发展和代代相传,看病的方式和方式,了解了这些以后,有兴趣的也可以看一下中医诊断学,这两本书都是大学教程,也好懂,都是国内各位中医大师一起编写的书籍。
了解了这两本书,读完了以后就是你慢慢思考的问题了,毕竟书里有好多中医术语和名词你首先是要记住的,诊断是你慢慢观察积累的。
再后来就是你选择看哪位明老中医师的问题了,其实这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了,一个中医师一个思路和方法,学谁的就是谁的徒弟,也就是中医界讲的各大门派。
个人推荐国内的胡希恕老先生,刘渡舟老先生,郭生白老先生等等,这三位都已经过世了。近代有黄煌中医师,好像南京大学教授吧!然后就是风靡国内,掀起中医热的一位中医奇才,倪海厦先生,他讲课比较风趣幽默,也容易听懂,学起来收益比较快,尤其他的针灸课讲的好。其次是台湾中医大师黄成义,这位老先生讲课也很有意思,对中医有他自己的认识和解读,也比较容易接受,想学习看病的可以参考看的书听他的课他,上手比较快。再者就是台湾年轻中医经方大师,谭中杰,这位同志讲课比较现实,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剖析中医,解读中医,尤其他讲的中药,独一无二,个人认为现在无人超越。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和理解,不妥之处敬请指教,我只是一位门都没有入的中医爱好者。
学以致用,只要我们自己能保持健康,生了小病自己能够处理,何乐而不为呢,不至于有个小病就跑到医院,浪费了时间花了钱还不一定能治好。
最后再啰哩巴嗦啰一句,想学习中医,只要肯下功夫,用心,啥时候学习都不晚。
我不懂中医,我赞赏你的学习精神,我知道学中医不容易,可能需要一生的刻苦钻研,加上本人的悟性及对中医的偏爱,最后应该是小有成就的。我建议你还是要找一个中医师拜师学艺,光靠自学是不行的。
我来回答一个不是医学院校中西医专业的学习经历。
大学中医必须的四大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是大学教育必学的。有人抬杠就说这个是后人编写的都是无用的。不是正统。你试试召集几百个中医名师来写试试。大学里的四大基础课程已经囊括了中医理论的绝大部分。按图索骥也可以解释部分简单中医知识。但是重要一点就是你要背下来。是背下来,背下来。这已经比古代简单系统多了。
但是如果需要临床还需要了解四大中医经典,伤寒论,温病条辨,内经,金匮。这是中医临床应用的基础。但是内容没有基础的人就看就别自我摧残了。最后再系统学习中医内外妇儿,辩病辩证用方。
这是大学教学。但实际上每个医生都有自己针对的方向。
如果想走捷径还是有的,只看一种病。即使非医学人员一样可以,中医即是医术也是技术。学习中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大师,但是对于一两种技艺还是可以。
首推推拿,成人小儿推拿都可。这个无门槛。也好上手,国内外都推崇。
针灸也可以,但是技术要求更高。有兴趣可以但需要自我摧残。而且国内外通用。
中药应用是中医一种手段,而且疗效各说纷纭。学习周期长,不建议。若想学习专一病,莫求成为神医。
作为中医自学,建议先入门再提高。易经,内经等医书原文其中作书年代久远,语言晦涩难懂,而且内容斑驳,不建议新手读。
自学中医必须先学《黄帝内经》,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内在联系。次学本草类书籍,再次学脉学,而后方剂学,再后各位前贤的临床论证经验,再学伤寒类和内外妇伤儿等料,然后从师临床实习,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想要大致了解中药种类,要买什么中药书合适?
你可以看一下中草药原色图谱。
本书精选了最贴近我们生活的300余种中草药,以药材的功效为纲进行分类,分别从药材名、拉丁文、别名、来源、动植物形态、原植物生境高清照片、采制、药材性状、药材高清照片,以及药材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等方面入手予以详细介绍。同时,附上著名中医药专家在临床上的有效验方或中医典籍所载的经典验方。
配有验方,所治疾病、用药克数、用法详细说明。
原植物高清照片,药材性状清晰解读,让你快速直观了解中草药。
书内全页欣赏,全彩图,图片高清。
实用性强,适合所有中医中药爱好者使用
想要了解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去新华书店医药类选择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一书,并记录常用中药493种,按药临功用的共性,结合治法进行分类,以及中药采.制的理论与技术,及药物性能配但,应用知识等基本概念。有利于初学者入门…
想要大致了解中药种类,要买什么中医书合适?
只是大致了解的话给你推荐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中药学》。里面内容详尽明了,通俗易懂,是简单了解中药的最好选择。
这本教材分总论、各论、附篇三部分。
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中药的起源及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的命名与分类,中药的品种、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中药的剂型与剂量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各论部分共收载常用中药518味,按主要功效分为22章。每章先列概述,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原则、使用注意等内容。每味药以来源、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文献摘要等项详细论述。
我觉得买《本草纲目》比较合适。
李时珍,湖北蕲春县人,出身世医,明代注重实践杰出的医学家。其名著《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经验的医药学巨著,全书五十二卷,药物1892种,医方一万多个,插图一千多幅,是古代汉医集大成者。
对药物分正名、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方面进行说明。每种药物以正名为纲,释名为目。集解说明药物采收时间、产地、辨疑、正误。修治说明对药物怎样加工整治。气味则说明药物的味:辛甘酸苦咸;有毒无毒;药性:温凉寒热平。主治是集中说明药物的功效。发明是介绍药物的用途,方的来历。附方是药物应用举例。对每种药物使人看后豁然开朗,来龙去脉,了然于胸。读一本《本草纲目》想了解药物,收获一定超过你的预期。
想要了解中药,如果选择一本不权威,不全面,不详细,看后你的收获会少之又少。我觉得买《本草纲目》合适,你觉得呢?
生活中的小毛小病,总有药方;书中的传说,故事令人难忘,药物的疗效令人啧啧称赞……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常识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常识书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