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当归薄层色谱图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当归薄层色谱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肺痈?
肺痈,我地通常称之为肺生脓疮。而西医则称为肺脓肿以及化脓性肺炎等。
肺痈一般是因为风热犯肺,以至于热伤肺气,蒸液成痰而盛热血瘀,成痈化脓。从病理上讲应为热毒过盛,毒瘀结于肺。
那么如何辨别是肺痈呢?下面就同大家讲下。1、经常突然间寒战高热,咳嗽时胸部作痛,呼吸时气粗。2、咯吐痰时量多,有黄绿色的脓痰或者有脓血的痰。如果将痰吐到水中,沉下的是痈脓,浮在水面的是痰。这个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肺痈的发展阶段分为四期,1、初期:见有恶寒发热,胸痛,呼吸不利和口干的证状时,就值得注意及时医治了。2、成痈期:壮热寒战,胸痛转侧不利,咳吐腥臭脓痰。这是病入中期、重症了。3、溃脓期:咳吐脓血,特别腥臭,气喘加重,不能平卧,身热烦渴欲饮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得了肺痈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中西医治疗,总会有治愈的那天。因为最后还有第4、恢复期: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见少,神疲纳呆,气短以及自汗或盗汗等,各种身体亏损虚耗的症状表现,这是大病初愈的好现象。
肺痈,又名肺雍。是指以骤起发热,咳嗽,胸痛,咯腥臭脓血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症证。属于内痈之一。《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解释说:“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也。”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肺痈的特征为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病因风热犯肺,或痰热素盛,以致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肉腐血败,成痈化脓。
辨证为病位在肺,属于实热证候。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初期(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如邪恋正虚,则转成慢性。
治疗应以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为主。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在束成脓前应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清除后,再予补虚养肺。
在痈脓甫溃时,蓄结之脓毒尚盛,邪气仍实,决不能忽视脓毒的清除,脓毒去则正自易复,若早予补敛,反致助邪,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恢复期虽属邪衰正虚,阴气内伤,应以清养补肺为主,扶正以托邪,但仍需防其余毒不净,适当佐以解毒排脓之品。若溃后脓痰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或腥臭脓血迁延日久,反复不尽,时轻时重,此为邪恋正虚,脓毒未净,虚实错杂,提示复燃或转为慢性,更须重视解毒排脓之法。
一般而言,溃脓期是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咳血、咯血,应警惕出现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脓溃后流入胸腔,是为严重的恶候。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
治疗肺痈的中成药如下:
典》:方名:青麟丸别名:二十四制青麟丸组成:绵纹大黄20斤。功效:去五脏湿热秽毒。主治:舌麻(一作糜)口碎,目赤鼻疮,唇肿喉闭,齿痛耳聋头痛,时疫暑热,火郁呛咳;吐血、齿血、溺血、便血、遗精、淋浊;肺痈、肠痈、痰火昏狂,如醉如痴者;胸闷脘胀,气阻噎膈,肝胃气痛,大小便闭者;湿热黄疸,瘴气疟疾,水肿臌胀,食积腹痛,痢疾初起,里急后重不爽;从高坠下,损伤蓄血于内,不思饮食者,妇女经痛,经事不调,产后恶...
地黄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功效呢?
(亲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我谢谢!)
一、地黄
1.多年生草本,地黄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肥厚,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2.花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乎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花萼钟状,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状而弯曲,外面紫红色,(另有变种,花为黄色,叶面背面为绿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
3.叶
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4.块茎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当归薄层色谱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当归薄层色谱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