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见的中药有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常见的中药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有多少种?
谢邀。根据最新的《中华本草》1999年版统计显示,中药共有8980余种,其中包指动物药、植物药、矿石药等等,如果再加上其他少数民族的用药共计12800余种。常用药物400余种。
無論中药有多少种,只要选出一百几十种,就可以治療一般的疾病。
其實,在沒有归入中药的許多野生植物中,一定穩藏着“藥物高手”,只是現代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去走遍全國山川,去探寻研究這些被遗去的“寶貝”的。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著名典籍
《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
外文名
Chinese herbolo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别名:中草药、生药:中文名:中药
数量约2000种。
中药品种繁多,是由于中药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中药品种的发展,往往与祖国医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越是古代,发展越缓慢;而越是接近现代,其发展也就越快。在古代经典中,记载的药物较少,如《诗经》、《山海经》所载药名,多为百余种而已。到了汉代,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则载药已达365种;其后,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收载药物就增加到了730种;唐代《新修本草》发展为844种(或作850种);而后,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增至1744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集16世纪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收载药物达1892种(实为1897种);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又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大量的民间药物,使本草典籍所载药物达到2600余种。药物品种增加最快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来,在50年代至80年代中,先后进行过三次全国性的中药大普查,基本上摸清了全国(除台湾省外)中草药资源的分布于品种,总计达12807种。
事实上,将中药的品种很难说到一个确数。首先,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药物,所以,狭义上,中医师经过辨证施治给患者服用的药物都可以叫做中药。其次,在我国,中药标准除了《中国药典》以外,还有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因此,要想集合区分去重之后再筛选中药的种类实在太难。我国现行的2015版《中国药典》中收载中药材一共是625种。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在乡下,百草为药,农村常见的中草药,你认识有几种?
农村是丰富的中药生产基地,地大物博,物尽其美,各种中药草到处生长,田边,小溪,山坡,树林,非常多,我就扯过十多二十种草药,都是常见的草药,,最普通的就是鱼腥草,艾草,薄荷,蒲公英,金银花,车前草,大蓟,小蓟,山豆根,夏枯草,海金沙,淫阳霍,龙胆草,柴户,三棱草,夏枯草,黄莲,茵陈,金钱草,鸡矢藤,远志,白芨,王不留行,苍耳子,黄山药,香附子,麦冬,散血草等。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勤工捡学的项目,就是每个学生要扯多少草药,捡多少个油桐,所以对农村的草药很熟悉。薄荷热天泡水,有很清凉的感觉。
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艾草,大家都很熟悉了,鱼腥草和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炎。金银花的花清香无比,很远就能到香味,顺着香味,很容易找到的,鱼腥草,蒲公英,艾草春天随处可见。这三种草药嫩苗可食用,艾草五月端阳割了入药,鱼腥草,蒲公英秋天入药。散血草春天生长,春未就采收。散血草有散血,止血,清热消火的功效。
山豆根主要是咽喉消肿消痛的,一般生长在山崖边,平地少。夏枯草车前子清热利尿,农村随处可见,夏枯草治疗妇科有独特的作用。小蓟主要生长在庄家地里,根系发达的很,玉米地黄豆地里多,功能主要是用于止血,妇幼长期淋血不干,用此药效果好。
柴戶主要是用于感觉退烧,柴户主要是生长在山崖边,非常多,容易找,茵陈是治疗肝病不可缺的中草药,采摘的时间性强,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篙,五月茵陈当柴烧。所以三月要采回来才能入药。有白茵陈和青茵陈之分,青茵陈药效更好些。香附子和麦冬都是挖根茎,香附子挖回来要火刨下才入药。
黄连味很苦,一般随小溪沟两边生长,海金沙一般爬在荆棘上,金钱草消炎,治疗结石,平地生长的多。淫阳霍山崖边生长的多,滋阴壮阳,龙胆草田边地角山林都生长,霜降前后开花,像小嗽叭一样,很好扯。苍耳子是治鼻炎的良药,白露过后可以采收,但很扎手,要戴手套采收。
金钱草和鸡矢藤随处可见,金钱草主治结石,活草有毒,远志,白芨我们这边山上少,王不留行主要是:产妇下奶。黄山药山林间多,但一般在荆棘和崖边,每年霜降农活忙完了,进山去挖黄山药。
农村是丰富的中药库,药效好,又容易找的草很多。古话说百草都是药,所以还有臭毛草,仙鹤草等也是中草药,以前的赤脚医生就是靠这些中草药给群众治病的。
在乡下我认识常见中草药有以下几种:
1,茵陈:它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生长在路旁、荒地。菊科蒿属植物。它的基生叶多数,细裂,浅绿色。我们常在早春二三月,采摘幼苗和嫩叶作为中草药嗮干后买给药材商贩,挣点零花钱。
2,车前草:它是一种低矮草本植物,全部是基生叶,叶片长椭圆形。常生长在田间地头、路旁、撂荒地。车前科植物。我们常采集它的成熟果穗,回家后捋下果实嗮干,作为车前子买给药房在中药用。
3,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常生长在农田、菜地、果园、撂荒地。我们在秋季采挖它的全株包括根部,嗮干作中药卖给药房。
4,柴胡:在我们北方常生长的是北柴胡。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它是多年生草本,高三四十公分,茎干细弱;主干稍粗。常生长在阳坡地埂、草丛中。我们在秋季采挖它的全株包括根部作为中药卖给药材商贩。
在我们农村作中草药的植物很多,我就不一一回答了。
农村草药是很多,但用的不多,真是有点浪费资源了。
路边常见的有马兰头,地丁草,蒲公英,车前草,牛筋草,土大黄,地锦草,扛板归,熟地,白茅根,淡竹叶,黄花菜,黄腌菜,艾草,老鹳草,益母草,马鞭草等等。
小时候每年暑假的时候,都会跟奶奶一起上山采药。自我记事起,奶奶就和爷爷分居,一个人单独过。她要了一间房子,在里面垒了一个小灶台,旁边放了一张床,还有一个桌子,另外就是一只大衣柜。这是奶奶的全部家当。
奶奶平时花销并不大,但是一个人过总要买些柴米油盐。平时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所以她就靠挖药材为生。除了农忙的时候帮助家里干点农活以外,其他的时间奶奶都在山上找草药。我们家门口的稻床上晒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散发着独特的药香味。那是我儿时最特殊的记忆。
在每年暑假的时候,我都会跟奶奶一起去挖一点草药。我们大别山地区植被丰富,药材的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就有车前子、半夏、马齿苋等,这些在路边上就随处可见。山上有野生的天麻,野生的茯苓,野生的灵芝,当然这些药材比较珍贵,必须仔细寻找才有可能发现。另外还有比较珍贵的就是野生石斛。山上比较常见的药材像苍术、桔梗、黄芪、八月渣等。
另外,家门口还有杜仲和莲皮,野菊花和金银花,甚至野生毛渣也能卖得掉。奶奶将药材挖回来之后,晾晒干了送到镇上的药材收购站。有一些是要挑着去的,有一些是要背着去的,还有一些装在袋子里面扛着去。
别看数量很多,但实际上那时候药材不值钱。往往卖了一大捆药材,最后也就卖个10来块钱。我小时候没有零钱,因为山里面穷,连饭都吃不起,不可能给小孩子零钱。记忆中唯一吃过一次冰棒,就是奶奶在卖完药材之后给我买的,一毛钱一根的冰棍。那是我人生印象中最好吃的一根冰棍,吃完之后恨不得把那个冰棍棒子也一块嚼烂。
如今奶奶早已过去了,而现在山里面的药材也没有什么人来挖了。前段时间回去随便在山上转了转,发现很多药材长得都非常好,但是由于现在大部分人都到外面去挣钱了,家里面都是老人孩子,没人再愿意上山去挖药材了。对于我们来说,一些常见的药材可能还认识,对于我们的孩子,以及以后的很多年轻人,他们连很多植物都叫什么名字可能都不知道了。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如果您希望我答案的话,欢迎点赞并能关注,感谢您的阅读。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常见的中药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见的中药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