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药煎煮常识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煎煮常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怎样煎熬?放多少水?熬多长时间?还有什么主要事项?谢谢?
从古代传下来的熬药方法很复杂,甚至用什么木材烧的火都有讲究,用什么水就更不用说了。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去繁就简。有耐心的人实在不多!
👉熬药的水,一切饮用水都可以。熬药的器具以砂锅为上,陶瓷、塘瓷、不锈钢也行。
👉熬药前,药材先用冷浸泡10~30分钟,以水沫过药材二到三横指。先大火煮开,后用小火。一般来讲,治疗感冒等疾病的解表类的药物,水开后再用小火熬10分钟即可。而其他的药,水开的再小火熬30分钟左右,但是滋补类的药,时间要长一些,40分钟到一个小时都行。
👉有先煎、后下、包煎的一些细节。一个好的开业医生都会很明确的告知你药的煎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用药如用兵,中药讲的就是四气五味,有的医生用气,有的医生则用味。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
谢谢邀请!中药的煎煮方法大致归纳为二种,一种是小火慢煎,另一种是急煎。小火慢煎一般为调理身体,或补养药。急煎一般为解表药,用治外感疾病。现就如何合理煎煮中药,作如下简介。
中药煎煮最好是陶瓷器皿,不锈钢次之。在煎煮前须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水量以淹过药面一至二指为宜。然后大火煎沸,改小火煎半小时,倒下头煎药汁,后加热水煎2O分钟,倒下二煎药汁与头煎混合,每日分二次温服。有点须注意!煎煮中药须连续将头煎与二煎一次性煎好混合,然后每日分二次温服。不可煎一次服一次,这样药汁的浓度不一,影响疗效。另外,在煎煮二煎时,应倒入热水,因头煎的药汁刚倒下,药渣是热的,倒入冷水,会使药渣收缩,有效成份难以析出。
须先煎半小时以上的中药。须先煎的有含有毒性的饮片,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等,一般医师都会处方上作标注说明。再有就是矿物类,贝壳类,如寒水石,阳起石,龙骨,牡蛎等,这些饮片都需先煎,然后再倒入其它饮片中,再煎半小时。
须后下的中药饮片。后下的中药饮片一般为芳香含挥发油类饮片,如薄荷,木香,菊花,生大黄等。
须包煎的中药饮片。此类饮片有旋覆花,车前子等。
须另煎兑服的中药饮片。此类饮片主要贵重滋补品,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等,单独煎煮后,兑入已煎好的药汁中服用。这样能使贵重饮片的药用成份不流失,能完全服用。
须冲服的中药。此类饮片主要是粉剂,如三七服,琥珀,川贝母粉等。这类饮片无需与其它药煎煮,用药汁冲服即可。
须烊服的中药。此类饮片主要为胶类,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这类饮片不宜煎煮,需烊服。
以上简答,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中药的煎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煎中药首先要选择器具。
不是任何器皿都可拿来煎药,陶瓷沙锅性质稳定,传热均匀,并且能避免煎煮过程中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是煎煮药物的首选。铜、锡、铝锅煎药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煎煮前切忌清洗草药。
因为很多中草药的药物成分可溶于水中,如果用水一洗这些成分就丢失了,减低了药的治疗效果。但是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物是很有必要的,浸泡的水是接着再煎煮的,不能浸泡后就倒掉,溶于水的成分依然还在药液中,不会降低药的疗效。
煎煮中药要讲究方法,煎煮时间和火的大小都会影响药的效果。
因为药的性质不同,火候、时间也各不相同。煎煮治病药如治疗外感风寒、风热感冒症状的药不能时间太长,会使一些药的成分挥发而降低药的效果,般都是大火煎煮好了就关火;而滋补调理的中药先开始用大火煮,然后再用小火煎,这样煎出的药液浓度高,药效好。
煎药还要控制好水量,
它直接影响到药的效果。通常情况下,煎药用水多少与药的质地、吸水性及煎药时间长短有关。一般来讲,加水后按住饮片,以液面超过饮片约2厘米左右为宜。水太多的话,则会延长煎药时间,使一些不能煎太长时间的药物失去药效,不能喝完的药水也会浪费掉。中药煎的次数越多效果越低,一般中药煎两次。随着煎的次数的增加,添加的水也相应减少,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受如果药好后不马上喝,要将药倒出药罐另外盛放,以免影响药的效,而且天热还容易坏药。
中药煎熬应该先把药物的性能搞清,因为有切草类的需要最后才能添加,有的金属石一类的需先熬。熬药前先把药具进行清洗干净,预防药性不和引起的不适。把先下的药物到人药具内用清水瞒过药物,浸泡15到30分钟进行熬药。在即将药物熬好期间不要对冷水或者有其它东西掉入药具内,吸烟的不要把烟灰掉入药内因为尼古丁和药物起反应有危险性。如果药物是根茎叶等后下的药物就在即将熬好的药物时倒入药具内在进行熬即可。对于时间根据药性及药物形态咨询中药师就行。预防熬药把药物熬干等意外现象,如果出现就不要服用因为中药就会变质出现生命危险。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药煎煮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药煎煮常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