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的中药名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地的中药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白字作为开头的中草药名称有那些?
1、白附子;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川、贵州、西藏等地都有野生。东北各省、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有栽培。;
2、白茯苓;中药名。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为中药饮片。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3、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重要的大宗中药材,性味苦温辛烈,具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能。分布中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湖北及湖南等地,该种有栽培。;
4、白芍;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圆柱状,灰黑色。药用根,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温阳祛湿、补体虚、健脾胃等功效。;
5、白芥子;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有油性。无臭,味辛辣。可入药。主要产自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芥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茯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附子
农村俗称“地不容”的植物有何功效?
农村人俗称的“地不容”我们云南人叫“山乌龟”,它可不是动物哦,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盆栽植物,也是我们云南比较著名的传统中草药。
因为我爷爷是民间草医,所以山乌龟我从小就认识,每次跟随爷爷上山采药都可以看到。山乌龟常长在深山老林里,尤其喜欢生长在悬崖峭壁上,不挑土壤和环境,生性粗放,喜阳、耐湿、耐旱也耐贫瘠。
山乌龟属于爬藤植物,在山里经常借助周围其他树木攀爬,我最喜欢它浓绿秀丽的叶片,无毛很光滑,叶片心型状的,叶脉纹理很清晰,有点像缩小版的荷叶,特别是刚长出来的嫩叶,看着就很舒服也很养眼。
我曾问过爷爷,一棵植物怎么叫了一个动物的名字?爷爷解释说,山乌龟主要是因为它的块茎外形很像乌龟,它好多根茎和其他植物不同,不喜欢钻入土层里,而是常常裸露在土层的表面上,所以好多地方的人也叫它“地不容”。
爷爷说,别看山乌龟长得独特,它的块茎就是一副很好的药材,所以农村人也叫它“金不换”“地胆”等。爷爷最喜欢采挖形状独特、个头大并且长在石崖上的山乌龟,挖回家后他会把山乌龟种在院子里,也会做成盆景放在屋里,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取用。
山乌龟很是耐旱,有时候挖回家的块茎放置几个月都不会干死,一般到三月份左右浇点水它就会慢慢长根、发芽,它的藤蔓很柔软,像丝瓜藤一样可以随意攀爬。
爷爷还说,山乌龟有黄白两种,其中黄色的效果较好,药用部分主要就是它的块茎。有消炎、消肿、理气、镇静、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一般可用于胃痛、胃溃疡、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肠炎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
在农村里,我爷爷最常用的是把山乌龟磨成浓汁加白醋外涂,主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腺炎和无名肿痛等,效果不错。
你认识“地不容”或者“山乌龟”吗?欢迎关注花腰妹一起交流分享!
地不容,分布于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等地。含轮环藤宁碱、头花千金藤碱、左旋箭毒碱、异紫堇定、荷包牡丹碱等成分。具有涌吐痰食、截疟、解疮毒之功效。常用于疟疾、食积腹痛、痈肿疔毒。
1.清热解毒
地不容有清热解毒之功,对于咽喉肿痛、目赤、痈疽肿毒有很好的疗效。可大解蛇毒,取地不容汁同雄黄末调服之,以其滓敷伤处。《纲目》:"消痰降火,利咽喉,退目赤。"
2.利湿截疟
地不容有利湿截疟的功效,可用于急性肠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疟疾等症。《滇南本草》:"截疟,吐痰,倒食。"
3.消痰止痛
地不容可治食积腹痛、胃痛,起到止痛的功效,还可以消痰,且吐痰只之能甚于常山。《唐本草》:"……辟瘴疠,利喉闭及痰毒。"
营养价值
“地不容”,其实也叫山乌龟,防己科,千金藤属,学名:StephaniacepharanthaHayata。由于其硕大的块根总是长出地面,形象地取名“地不容”,更有的品种表面有如龟壳上面纹路一样的裂纹,于是叫它“山乌龟”。它是著名的中草药,那么有何功效呢?
地不容主要是挖其根块入药,于秋、冬季采挖,去除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块根含多量瑟法丹质和轮黄藤宁,能清热解毒、镇静、治胃痛、理气止痛。它一直以来就是人们心中的珍贵药材,还有的地方陈它为金不换呢。
“地不容”分布的地区主要在我国的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江苏及贵州等多个省份,野生的似乎越来越少了,多见于农村庭院里当花草种植的盆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山乌龟有一定的毒性,切不可盲目使用,一切谨准医嘱!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地的中药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的中药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