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中药基础知识讲座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中药基础知识讲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自学中医,先学习哪些中医知识,才能坚持学下去?
先学《针灸学》(相当于《黄帝内经》中的“灵枢”),再学《内经》(相当于《黄帝内经》里的“素问”),再学《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两本相当于《伤寒杂病论》),再看李可的《危急重证疑难病》,再看郑钦安《中医火神三书》。然后再看其他的。
作为一个自学中医的师承学生,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喜欢中医才回去学习,中医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那我们如何去选择了呢?有从兴趣手册,百日中医学成之内的书籍入手,有的是讲座或者一个中医故事或中医学家的传记而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我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是我自身疾病,通过手术治疗人不见好转而自学中医,通过经方治疗好了。从此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方法很重要。网上各种各样的方法,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我自己学习中医,且能保持浓厚兴趣与自己的学法有很大关系。我首先从经方入手,讲究方证相应。方证相应简单明了,没有晦涩枯燥的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中医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在理论,医案互参。偶尔在亲戚朋友间尝试解决一些小问题,而且收效显著,也会加深你对中医的理解和兴趣。比如高热咳喘用麻杏石甘汤合桔梗汤一剂而安,深刻机会到了效如拊鼓的意思。这就是学习实践学习实践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正向反馈对继续学习至关重要。
第三就是学习积累很重要,每天坚持学习。向经典学习向身边师友学习,向病人学习。积累中医理论,中药,方剂,诊断等知识。
最后学习那些知识:中医四大经典,四小经典。或者从一个流派入手。后面我接触到沈氏女科,流传几百年,方法独特很容易入手。先从一家入手,再旁涉诸家。即先固化,再优化!
希望能帮到你。
自从2008年很偶然看到一档养生节目,就萌生了学习中医的念头,看得多了,就开始买书。后来感觉,这些知识太碎片化了,上学出来了人,比较喜欢学院式的系统学习,后来就开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脉经》等,结合看视频讲座,很受益。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我会一直坚持学习的。愿与友友们交流学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首先必须掌握点易经知识,懂阴阳知道五行生克,然后再按照倪海厦老师说的先学《针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最重要的是不能心急,要靠时间慢慢积累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中医中药基础知识讲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中药基础知识讲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