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皮 合欢皮,中药名。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树皮。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心神不宁,念怒忧郁,烦躁失眠,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肿痛以及肺痈、疮痈肿毒等。
功效作用功能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主治 主要用于心神不宁,忿怒忧郁,烦躁失眠,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肿痛以及肺痈、疮痈肿毒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1、味甘性平,功善解郁安神。心神不安、虚烦失眠等神志异常由痰热等其他因素所致者,须适当配伍,不宜单味药服用; 2、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低血压患者不宜大量应用,尤其是合欢缩宫素注射剂应慎用; 3、有明显的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妊娠期慎用,合欢缩宫素注射剂禁用; 4、合欢皮所含山合欢皂苷E有杀伤精子的作用。青年男性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化学成分 树皮含皂甙、鞣质等。种子含合欢氨酸和S-(2-羧乙基)-L-半胱氨酸等氨基酸。5月中采集的新鲜叶含维生素C189毫克%。同属植物楹树的皮含三萜皂甙,称做合欢催产素。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合欢皮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 2、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合欢皮能增强妊娠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并有终止妊娠抗早孕效应; 3、其他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有抗肿瘤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汇言》:合欢皮,甘温平补,有开达五神,消除五志之妙应也。……味甘气平,主和缓心气,心气和缓,则神明自畅而欢乐无忧。如俗语云,萱草忘忧,合欢蠲忿,正二药之谓欤。又大氏方,主消痈疽、续筋骨者,皆取其能补心脾,生血脉之功耳。朱丹溪曰,合欢与白蜡同入膏药中用极效。 2、《本草求真》:合欢,气缓力微,用之非止钱许可以奏效,故必重用久服,方有补益怡悦心志之效矣,若使急病而求治即欢悦,其能之乎? 3、《本草衍义补遗》:合欢,补阴有捷功,长肌肉,续筋骨,概可见矣,而外科家未曾录用何也?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1、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黄昏(是合昏皮也)手掌大一片。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千金方》黄昏汤) 2、治肺痈久不敛口:合欢皮、白蔹。二味同煎服。(《景岳全书》合欢饮) 3、治打扑伤损筋骨:夜合树皮四两(炒干,末之),入麝香、乳香各一钱。每服三大钱,温酒调,不饥不饱时服。(《续本事方》) 4、治打扑伤损骨折:夜合树(去粗皮,取白皮,锉碎,炒令黄微黑色)四两,芥菜子(炒)一两。上为细末,酒调,临夜服;粗滓罨疮上,扎缚之。此药专按骨。(《百一选方》) 5、治蜘蛛咬疮:合欢皮,捣为末,和铛下墨,生油调涂。(《本草拾遗》) 相关配伍 1、合欢皮配白芍:合欢皮有解郁和血,宁心安神之功;白芍味酸入肝,善于养血柔肝,使肝体得濡,肝用恢复正常,则肝气条达。两药配对,有益血和血、柔肝养心、定魄安神之功,能使精神欢畅、喜悦无比。适用于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而致的神情抑郁,焦虑恍惚,烦躁失眠等。 2、合欢皮配丹参: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止痛;丹参活血化瘀,养血清心。两药合用,养血活血,解郁除烦,调畅气血,安定心神,药性平和稳妥,无香燥之弊。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胸痹等。 相关药品 养血安神片。 相关方剂 合欢饮(《景岳全书》)。 药膳食疗 合欢银鱼卷: 1、功效:宁心安神,改善失眠或神经衰弱的症状。 2、原材料:银鱼120g,葱末30g,蛋4个,奶油少许,浮小麦5g,合欢皮5g,甘草、盐1/2大匙,胡椒粉3g。 3、做法:先将浮小麦、合欢皮、甘草加入1碗水,煮成3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将药汁及银鱼、蛋、葱末与调味料一起搅拌均匀。平底锅内放少许奶油煎成厚蛋卷即可。 4、用法:每周2次,疗程1个月,高血压或高胆固醇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加工炮制采收加工 6-9月剥皮,切段,晒干或炕干。 保存方法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本品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长40-80cm,厚0.1-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成浅裂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淡黄棕色或黄白色。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饮片性状 为丝状,外表灰棕色至灰褐色,略有纵皱纹,密生红棕色的小疙瘩。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质硬而脆。横切面黄白色,呈纤维性。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激喉舌。 常见伪品 混淆品: 山合欢皮(山槐):为豆科植物山合欢Albizia kalkora(Roxh.) Prain的干燥树皮。多呈卷筒状或槽状,长短不等,厚1-7mm外表面棕褐色或灰黑色,较粗糙。较薄的枝皮皮孔多而密,且常可见棕色或棕黑色纵棱线;老树皮粗糙,栓皮厚,有不规则纵裂口,皮孔不易看见。内表面淡黄色,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状分层。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豆科合欢属植物合欢。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干灰黑色;嫩枝、花序和叶轴被绒毛或短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较小叶小,早落;二回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3-5cm,总花柄近基部及最顶1对羽片着生处各有一枚腺体;羽片4-12对,栽培的有时达20对;小叶10-30对,线形至长圆形,长6-12mm,宽1-4mm,向上偏斜,先端有小尖头,有缘毛,有时在下面或仅中脉上有短柔毛;中脉紧靠上边缘。头状花序在枝顶排成圆锥大辩论花序;花粉红色;花萼管状,长3mm;花冠长8mm,裂片三角形,长1.5mm,花萼、花冠外均被短柔毛;雄蕊多数,基部合生,花丝细长;子房上位,花柱几与花丝等长,柱头圆柱形。荚果带状,长9-15cm,宽1.5-2.5cm,嫩荚有柔毛,老荚无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道地产区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或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寒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砂质壤土和粘壤土中生长迅速。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春季育苗,播种前将种子浸泡8-10h后取出播种。开沟条播,沟距60cm,覆土2-3cm,播后保持畦土湿润,约10d发芽。苗出齐后,应加强除草松土追肥等管理工作。第2年春或秋季移栽,株距3-5m。移栽后2-3年,每年春秋季除草松窝,以促进生长。 病虫防治 夏、秋间有豆毛虫为害羽叶。 (责任编辑:esdesign) |